第20部分 (第1/4页)

李隽对他的远见赞叹不已,抚慰有加,责令文天祥配合,满足他的要求,要人给人,要银子给银子,一定要在蒙古人围城之前尽可能多地贮存原物料。

“谢皇上。之所以能够进展得如此地顺利,都是皇上设计的新式机械帮的忙,要不是有起吊车帮忙,无论如何是完不成的。”沈毕钦佩无已地说。

他说的新式机械不过是滑轮组。李隽巡视时看见民夫光着膀子搬运材料,累得象老黄牛,不仅人累,而且效率极低,马上就想到了省力的动滑轮组,再配上改变力的方向的定滑轮,装在支架上,可供起吊。李隽画出图纸,问沈毕能不能造出来,沈毕看了一下想也不想地说:“能,肯定能,这东西不难造。皇上,这东西有什么用?”

南宋时期的产业水平相当的高,要造滑轮还不是难事,李隽也有信心,笑着说:“你先造出来,我再教你运用之法。”古人并不知道滑轮组的妙用,要解说的话真的有点难以说清楚,要是根据实物来解释就容易多了。

在制造滑轮组的事情上再一次展现了沈毕的高效率,才过了一天他就兴冲冲去见李隽,告诉李隽滑轮组造好了。李隽指着滑轮给他上课,教会他使用之法。按照李隽的说法,应该很神奇,沈毕兴奋地命人使用,第一次就吊起了好几百斤的重量,要往哪里放就往哪里放,好用得很。这一来不仅沈毕给唬住了,就是那些民夫也给唬住了,吓得嘴巴老半天合不拢。

李隽心想这有什么好稀奇的,在他来的那个时空谁也不会用这种费力的土玩艺,用的是吊车、吊臂这些现代化的机械,一次性可以吊起几千斤甚至更多,象滑轮组这样费力又费事的机械根本就见不着,只有在物理教科书里才会提到,他们居然当成了惊世之作。

李隽哪里想得到,他为了应急设计的滑轮组给黄永善和沈毕加以改进,制造出了多种型号,更加方便适用,应用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修路、建桥、筑城这些方面的使用,为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开发、大建设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按: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动滑轮组和定滑轮,我就不再多说了。李隽设计的滑轮组由于没有动力,还得使用人力来操作,按照现在眼光来说很费时费力,很土的方法,但在南宋却是了不起的成就。)

第十六章 三千壮士(中)

说话间,走到近前,只见两个十人高下的椭圆形竖炉矗立在地上,粗嘛大概有十二三人粗细,两根高高耸立的烟囱正冒着滚滚浓烟。在竖炉旁边还有两个睡炉,炉子旁边有几架风车,七八头驴子在工人的驱赶之下不停地打着转转,空气不停地向炉子里鼓动,炉子里不断传来呼呼的火焰欢笑声。

李隽拾级而上,顺着扶梯向竖炉上走去,沈毕他们忙跟在后面。先到炼铁炉看了看,道:“火候快到了。”

“皇上圣明!”沈毕带着几分兴奋说道:“只等把钢水放掉,就可以放铁水了。皇上要是再不来,我就要去请皇上了。”

“哦,这么说来,你们迟迟不放,是我的过错喽。”李隽笑着说。

沈毕忙解释说:“不是那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皇上千万不要误会,千万不要误会。”

沈毕的话音刚落,高达的声音就响起来了,道:“我看你是故意的。”沈毕吓得不轻,忙求饶道:“高将军,你可别乱说,我哪有那意思。”高达右手按在沈毕肩上,道:“要我不乱说也行,你给说说这炼钢什么的是怎么一回事。”

沈毕望着高达摆出的你不给我说法楚,我要你好看的模样,心头咔噔一下,只得打白旗,道:“高将军,这竖炉里装的是焦炭和铁矿石,分层装的。焦炭是我们过去炼铁没有用到过的秘料,皇上要我们用无烟煤来烧制,这是个很好的办法,炼出来的生铁既多,品质又好。这睡炉是蓄热用的,里面的热量可以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量。”

高达哪里明白这些技术上的问题,摸着脑壳,道:“什么睡炉竖炉的,循环又是什么东西?听不懂,我糊涂了。我脑子本来是清醒的,给你这么一说,变成一团浆糊了。”

黄永善听得兴奋不已,点头道:“妙妙妙,妙不可言。”

沈毕又称又赞的,李隽听在耳里,笑在心头,心想这在现代来说平常得紧的事情,他们当成了不起的创造发明,要是他们知道在现代社会一炉可以产出上万吨的钢铁,不知道他们又会怎么说?说不定会把眼珠掉在地上。

李隽一边想着,一边来到钢炉边,从观察孔望里一望,只见里面波光闪闪,道:“火候到了,可以放了。”

沈毕还没有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