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 (第1/4页)

黄永善不无遗憾地道:“皇上责备得是。臣无能,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制退装置,不能把炮按在炮架上。请皇上放心,臣一定尽力,尽早造出来。”

“这就是技术不成熟的可悲。”李隽在心里感叹,安慰黄永善道:“你不要误会了,我没有责备你的意思。在我们现有的条件下,能够造出来,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也不要急,这事慢慢解决就行了。要是实在不行,就用刚性装置,射速虽然慢了许多,也还能使用。”

用刚性装置,后坐力太大,射速就慢得多了。要是用制退装置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的射速,可惜的是南宋的产业水平达不到要求,还造不出来。这个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第一台机床是手工雕出来的,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能够把火炮造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李隽哪敢奢求其他。

李隽本想用钢铸火炮,考虑到钢连造武器都不够用,要是再用来造炮,那就更加捉襟见肘了,才改用铜铸炮。用铜铸炮的技术在中国古代是成熟的,明朝时期就有铜炮,朱元璋主导的光复大业就没少使用铜炮。正是考虑到技术时代差不太大,李隽才决定造炮。对于制退装置,那是火炮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想逃也逃不掉,要不然在实战中射速过慢,威力将大为减少,李隽才不得不给黄永善出了一道难题。

第三十七章 临安解围(上)(VIP章节)

李隽带着文天祥,高达,廖胜功,赵佥,黄胜材他们大步进入御书房,掸了掸身上的雪花,急急地问道:“人在哪里?”

高达,廖胜功,文天祥他们一脸的兴奋、期待,又是难以置信,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接到一个天大的消息。

太监盛依道:“回皇上,人在外面候着,奴才这就去叫。”转身出去。不一人儿,盛依回转,身后跟着一个很普通的中年人,乍一看去,平平无奇,要是仔细观察,方始发现此人如一杯老酒,越品越有味,实是精明过人,好象躲在暗处的狐狸,任凭猎人有千般技巧也是不能抓住他。

中年人向李隽叩头道:“臣孙耀辉参见皇上。”

李隽来到这个世上就没有接受臣子们跪拜礼的心态,能免就免了,这次并没有阻止孙耀辉叩头,坦然受之,实际是在观察他,要证实他是不是可信。孙耀辉行礼中规中矩,挑不出一点毛病,李隽才道:“免了,快起来。”

“谢皇上。”孙耀辉站起身,恭恭敬敬地站着。

自从孙耀辉一进来,文天祥他们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好象要从他身上挑出毛病似的。

李隽并没有立即发问,看了孙耀辉好一阵才道:“你是赵良淳派来的?你是怎么经过蒙古大营的?”临安被围得水泄不通,能够安然出入的只有特种部队,那也要进行针对性训练才能安然无恙,赵良淳远在广州,他派人进临安送信,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要是伯颜使用间谍赚人可不是闹着玩的,不能不全面了解。

“回皇上,臣化装成鞑子模样,潜伏在鞑子营里,摸清了鞑子的口令,才通过鞑子大营。”从怀里掏出一个蜡丸,双手呈上:“臣奉赵将军将令前来报信。”他说得轻松,其中的风险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知道。

军队为了不给敌人利用,口令都是经常更换的,一天与一天不同,这点不论是古代的军队还是现代的军队都在使用。要不是这样,杨修也不会因为鸡肋口令给曹操杀了。

李隽伸手要去接,却给高达抢先一步接在手里,他这是怕蜡丸上有毒,仔细观察一阵,见上面的火漆印完好无损,知道没有破坏过,道:“皇上,臣无礼了。”一使劲把蜡丸捏碎,露出一个纸团,拿在手里展开,却不阅读。

高达这是在以身试毒,要是纸上有毒的话,他就会中毒,李隽很是感动,道:“高将军,你这又何苦。给我吧。”在李隽的心目中,高达和他的年纪差相仿佛,属知交一类,有共同语言,特别亲切,高达如此作为,李隽对他的感激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

“皇上,还是让臣给你读吧。”高达并没有递给李隽,展开纸念道:“臣赵良淳叩首。臣启奏皇上:臣率领步兵九万,骑兵两万前来临安,已经在临安以南一百里隐蔽集结,请示圣裁。臣赵良淳叩首。”

“这么多?把我从炮场拉回来也是值得啊。”李隽在心里兴奋地想。

文天祥他们乍听之下也是忍不住一脸的兴奋。

李隽从高达手里接过信,坐到龙椅上,拿起一个桔子剥开,把结肉在纸上涂抹了几下,问孙耀辉道:“你们一路北上,都还顺利吧?”

“回皇上,还算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