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 (第1/4页)

嘉兴一战证明宋军还不具备快速攻占城市的能力,急需培养新的技战术,城市攻坚战方面的提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对于元军的凶悍,高达是认可的,仍是心有不甘地道:“可是,那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伯颜那鞑子在臣眼前晃来晃去。”

如此说已经认可李隽的分析,李隽轻敲着他的胸膛道:“你呀你,亏你想得出来。我们停战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停战,可以对军队进行一次大整训,把装备换下来。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趁这短暂的时期征兵,把我们的军队扩大。现在我们只有二十万人马,到了来年春天,我们就可以翻一倍,或是更多。你高将军可别想偷懒啊,新兵蛋子等着你去训练。”在军队里,老兵一般叫新兵为新兵蛋子,李隽如此说显得特别亲切。

“皇上所言也对,可一想到伯颜那鞑子就在眼前,心里头就老不爽气。”高达恨恨地朝北方看了一眼,道:“就让那鞑子多活点时间。”

“这句话对喽,只要我们把军队整训好了,伯颜就是想逃也逃不掉。”李隽信心十足,提醒高达:“火炮可爱吧?”

高达捋着白胡子,笑呵呵地说道:“那是当然,那是当然。火炮是臣见过最犀利的武器了,要是再多点就好了。”

“那还用说,我们这就回去造火炮,组建我们的炮兵部队,到了春天,架起火炮往蒙古军营猛轰,那会是什么光景?”李隽看着高达笑言。

“肯定是人仰马翻。”高达想也没有想地回答:“那肯定过瘾。”

其实,李隽停止进攻的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没有说出来,就是忽必烈必然要疯狂反扑,临安大胜仅仅是大战的序幕,要是过早地把手里这点军队消耗光了,到时蒙古大军再次到来时,又用什么去打仗呢?

李隽已经拟定出了一个新的扩军计划,就是把年十七以上,四十以下的男子全部征召入伍,趁这段时间进行训练,江南宋军很快就可以扩大到数十万,就算忽必烈要反扑,他也不怕。事实证明李隽的判断是正确的。

廖胜功点头赞成道:“皇上所言也是臣所想。臣以为,我们可以用现在的军队作种子,就可以训练出更多的军队,到那时,就算鞑子再来百万大军也不用怕。”

他这话极是有道理,想想二战时英国由于一时的好运气从敦刻尔克撤出了三十多万军队,到开辟第二战场时就有了数百万大军,保留下种子才是最重要的。

这几次大战下来,廖胜功已经用他的杰出军事才干确立了在军中的威望,高达很是信服,道:“廖将军都这么说了,老夫再拗着就是太蠢了。皇上,松江还围吗?依臣之见,不如撤围来得稳当。”

松江城里就有二十万元军,就算李隽把手里的所有军队都调去也占不到兵力上的优势,围城的话反倒要担心给伯颜奇袭,还不如不围,李隽看着廖胜功,廖胜功轻轻点头,道:“这事,廖将军就安排一下吧。”

“遵旨。”廖胜功领旨。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也要准备准备,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要有喜庆气氛,要别开生面,让老百姓都乐上一乐。”李隽沉思着说。

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这个春节当然是与众不同,应该好好庆贺一番,让老百姓也开心开心,趁机可以振奋民心士气,这才是李隽的目的所在。

宋朝自从开国以来在外敌面前少有胜仗,汴京就给围过好几次,最终还丢了,偏安到临安,百姓对朝庭很是失望,要是趁大胜的机会过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春节,对民心士气的振奋确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李隽坐在龙椅上。高达,文天祥,赵佥,廖胜功,赵良淳,许光汉,黄汉,黄胜材,腾冲以及一干将领坐在两厢。

“我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在刚刚过去的临安保卫战中,我们一共歼灭了三十多万蒙古军队,这是空前大捷,大家鼓掌庆贺吧。”李隽站起身带头鼓掌。

文天祥他们跟着站起来鼓掌,一脸的喜气,非常激动。

对于这一战,文天祥是全程参与,从去议和时的凄凉到现在的大胜,变化之大大得让人难以想象,要不是亲历,说什么也难以相信南宋这头快病死的骆驼居然焕发了活力,取得了这样的大胜仗,热泪在眼里滚来滚去,侧过脸用衣袖偷偷拭去。

鼓完掌,李隽双手向下一压,示意大家坐下,坐了下来,道:“但是,不要以为打了一个大胜仗,就认为我们无敌了,蒙古人不堪一击了。恰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