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 (第1/4页)

文天祥递奏章居然要侍郎亲自跑一趟,这事情肯定是重大得不能再重大了,李隽一下接过来,去掉火漆,把奏章看完,只觉天旋地转,原本绚丽多彩的美好世界突然之间变成了灰色,这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晕了过去,仰面便倒。

解晋忙把李隽扶住。 高达惊叫一声“皇上”,从马上跳下来,捡起奏章看了一遍,难以置信地道:“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手一轻,奏章掉在地上。

(第一卷 危局篇 完)

第二卷 巴蜀篇 序

第二卷 巴蜀篇 序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两次大迂回战略行动,一次是一九四九年三大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渡江作战进军南中国的军事行动。 伟大领袖考虑到不能让更多的国民党残部逃到国外,给剿匪带来更大的困难,决定采取大迂回战略,先切断西南边境退路,以防其逃蹿。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计划,陈赓率领的第四兵团到达广州,再从广州北上云南,行程达八千里之多。

另一次大迂回战略行动就是忽必烈的兄长蒙哥推行的灭宋计划,在当时南宋拥有强大的水军,长江防线很是稳固,蒙古水军非常弱小,可以说根本就不是南宋水军的对手,再加上蒙古军队在荆襄、四川、江淮等地遭到宋军的顽抗抵抗,无法取得进展,蒙哥最终采纳了忽必烈的建议,决定迂回当时的大理,为南北夹击南宋创造有利条件。

于是,蒙古军队从四川西部进入大理作战,灭了大理,准备从贵州调头东进南下,与从川襄一带顺江而下的蒙古大军南北夹击南宋。 要是这一计划实现的话,无异于在南宋的背后插上一刀。 幸运的是,蒙哥在进攻四川时战死于钓鱼山,这一计划遭搁浅。

忽必烈继位后采纳郭侃的建议,决定攻打襄阳,实行中央突破,大迂回战略才彻底放弃。

然而,大迂回战略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云南贵州相继落入蒙古人的控制中,选成西南地区不稳,无异于在南宋的背后狠狠捅了一刀。 为了打造一个稳固的战略后方,李隽必须要消除这一影响,审时度势,决定改变战略进攻方向,以巴蜀为中心,稳定西南形势,进而攻占关中之地,再稳定淮西淮东的形势,为进攻汴京创造更加有利的战略态势。

在江南大战中,南宋的财力极大地消耗,李隽面临着严峻的财政危机,他将如何解决财政危机?他将如何在因谢道清之死而引发的政治风暴中化险为夷?他又将取得哪些好处?李隽本人和全皇后都卷入了这场政治危机中,他们的感情将向哪个方向发展?是不是会结出美丽的爱情花朵?李隽将如何对南宋内部进行改革?这些问题都将在本卷中解决。

当然,本卷还要解决李隽来到这个世界后究竟发生的一些什么事情,文天祥等人为什么对他的变化一点也不怀疑,很是信任他?

请朋友们一如既往地支持我,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一章 政治黑手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一章 政治黑手

PS:第二卷的序是个免费章节,由于上传的时候没有找到管理员,我就把原本一千多字的《序》压缩成八百多字,不收费的,朋友们可以去看看。

“黑手,黑手,无耻的黑手。 ”李隽骑在马上飞驰,表面上看来一点变化也没有,一如平时,心里实是已极怒极,恨不得把捅出谢道清死讯的罪罪魁祸首碎尸万段,在心里愤恨不平地想道:“不论是谁,我一定不能饶了他,就是血流成河也居不所惜了。 ”

解晋率领两万骑兵簇拥着李隽一道进京,骑着高头大马跟在李隽身边。 赵佥也率领玄甲骑兵走在头里,为李隽开道。

李隽本是个大度的人,一般事哪里会惹得他生气,这事也实在是太难以让人忍受了,竟然是在即将北伐的关键时刻捅出来,可见此人的心机有多深,此人的眼光很老练,显然是蓄谋已久的事情,是故意在这节骨眼上捅出来,目的就是败坏这次北伐行动。

不用说,李隽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使南宋的形势发生了好转,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先是打败了临安城下的军队,现在又把入侵江南的郭侃军队全歼了,他已经在群臣、在南宋老百姓心中建立起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虽然还不是神一般的存在,原先那个只知道吃喝玩乐,与妃子嬉戏的无能皇帝形象已经不复不存在了。 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精明强干、圣明过人地圣圣君,老百姓一提起他都会以尊敬地口吻叫声皇上。

要是李隽率军北伐成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