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 (第1/4页)

木�谭瘴А! �

经过这番争论,文天祥也不再反对把商人的地位提高,道:“皇上,臣以为提高商人的地位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要做好对他们地监管和引导。 ”

“履善此言正合我意。 ”李隽非常开心地看到文天祥也支持他的动议。 道:“这事我们好好研究,一定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贸易法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

文天祥也不是一个不通时务的人,相反他还很是精通时务,只是太正直了,人太正真了有时难免转不过弯。 正是基于此点考虑,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病榻论相”时就提出过“君子不可以为政”之说,他说君子太过是非分明了。 善善可,恶恶不可。 是以他否决了齐桓公提出地要鲍叔牙当丞相地动议。 事实证明,他说对了,鲍叔牙当上丞相后给活活气死。

李隽很是满意取得一致结论,接着道:“对于资格问题不仅在对外贸易上使用,对工业也要使用,独立出去的公司也要他们重新注册。 为了管理好这些公司,宜中要加紧制订出律法。 对公司地经营行为进行规范,不能让他们有越格的事情。 ”

这段时间,李隽把原本由朝庭掌握的军工制造厂全部转卖给民间,光是钢铁一个行业就成立了三家公司,分别是临安钢铁公司,福州钢铁公司和广州钢铁公司。 这三地都是最大的三个钢铁生产中心,经过考虑,李隽决定在这三地成立三家钢铁公司。 公司一成立。 李隽马上抛售。

钢铁现在是日进斗金的行业,那些富商忙着筹集资金来购买。 可惜的是,这三家钢铁公司的规模挺大,没有一个富商能够单独买下。 李隽暗中派人给他们支招,要他们相互之间联合起来购买,谁掌权就看谁出地银子多。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看谁的股份多。

“同行相忌”,这是一句名言,往往是相同行业互相成仇,相互搞事。 但是,在古代也有联合经商的事,李隽的动议并不是开先例的事情,其效果却很不错。 拿破仑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地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相连”,一点没错。 给李隽派去的人一说。 那些富商马上联合起来购买钢铁公司。

他们之所以这么积极,那是因为钢铁百分百赚钱。 别的不说。 只是朝庭采购军备一件就够他们忙活好久了。 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就可以发“战争财”了,还有不削尖了脑袋往里钻的份。

李隽搞地是拍卖,没想到,三家钢铁公司居然卖到了天价,比李隽估计的价格整整高出一倍多。

当然,李隽给他们开出的条件他们必须接受,不然不能参与竞拍。 这些条件主要是工人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每七天要休息一天,也就是现在的八小时工作制。 超过四个时辰,就要给加班工钱。 还要求公司给工人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不然的话,将会受到严厉的处罚,被罚银子,甚至没收公司。

李隽这是为了避免出现“血汗工厂”这个在现代社会层出不穷,在英国工业**时期最为黑暗的一页重现于南宋,才做出这样的规定。

另一条款就是对于钢铁的技术和出口要严加管制,必须接受朝庭地管理,违者最重可以抄家。 技术问题,对于工业来说极其重要,宋代虽然只有作坊,没有工业,但是宋人并非不知道技术地重要性,我们现在往往提到的词“秘传”“祖传”都和保守技术秘密有关系,要执行这一条并不难。

钢铁地出口在现阶段几乎是不可能,因为朝庭扩张军备,消耗量极大,根本就来不及生产,哪里还能出口。

朝庭对他们的回报就是获得一本《公司经营方略》,这是李隽根据现代公司的得与失口授,由御用文人整理的指导性文书,可以指导他们的经营方略。 这一举措的收效很不错,给没有公司经营经验的古人以指路灯的作用。

三家公司的拍卖过程操作得极好,成了范例。 陆陆续续把造船工厂、武器制造工厂、橡胶、自行车、火炮这些制造工厂全部拆分为三家或三家以上的公司出售掉。 之所以拆分成三家公司,那是因为李隽考虑到不能形成垄断。

在这以外,李隽还加了一条,在十年内,这些公司不得互相购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能合并,以免失去竞争对手,造成垄断。

对于军备的采购问题,就由黄永善他们成立军工科技小组对这些公司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对他们的产品进行检验,对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对于军备采购还派出类似于现在的“军代表”的技术军官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