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 (第1/4页)

李隽也是高兴,一脸的笑意,道:“你们都很高兴,我也很高兴,这原因不用说你们都知道。 那就是四川已经给朝廷光复了。 ”

他地话给一片颂扬声打断,陈宜中他们齐声道:“皇上圣明!”

张珏感慨道:“皇上。 说实在的,能够光复四川着实让臣高兴。 但对于臣来说,这好象一场梦。 回想二十年前,蒙古铁蹄纵横在四川大地上,那是何等的艰难,能不能够坚守得住,臣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更别说光复四川了。 光复四川,臣在嘴上说得山响,心里很是明白,只能在梦中想想。 没想到,竟然成了真实的事情。 要不是皇上圣明,四川不可能给光复。 ”

张珏自始至终参与了四川的抗战,对四川局势的变化比谁都清楚,感慨也是最深。 他这番话虽然有点大不敬。 却是肺腑之言,陈宜中他们也如他一般想法,点头赞道:“是啊。 君玉所言,大获吾心。 ”人人都是一副深获我心之状。

“你这个君玉,打仗是一流,拍马屁也是一流。 ”李隽笑言。 道:“功劳是将士们地功劳,没有你们这些将军,没有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没有祥甫他们为了军费伤透了脑筋,四川不会光复。 光复故土是民心所向,华夏一致的心愿,我只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没有什么功劳。 ”这话说得非常谦虚,把功劳推给别人。 自己一点也没有。 做为一位建功立业地君王,实属难得。

陈宜中他们很是感动。 想说点颂扬的话,李隽摇手阻住他们,道:“四川光复固然是好事,不过,这只不过是漫漫长途的第一步,你们就不要一味拍马屁,说好听的了。 等到华夏故土全部给朝廷光复了,境外故土全部给收复了,我们再来共谋一醉。 现在,我们还是来讨论一下目前的局势。 ”

战争本来就瞬息万变,象四川这样重要的战略要地给光复了,战略就发生了变化,新一轮的部署就非常必要,正是从这点考虑,李隽才把他们召集起来共商大计。

“光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地事情就是要治理,要恢复四川的生产,要重现昔日‘天府之国’的盛况,把四川建设成朝廷的又一个江南。 ”李隽开始切入正题,道:“这就需要大量的银子、人才、设备。 ”拍拍额头道:“这种伤脑筋的事情只有着落在祥甫头上了,谁叫他的道道多,总是有办法解决。 ”

李隽并不是在撂挑子,把难题留给李庭芝,而是实话,李庭芝军政才干杰出,总是有办法,让人是不得不服。

再说,现在的江南之地是朝廷地中心,这些重建四川所必需的银子、人才、设备不从江南、岭南之地调运还能从哪里去弄呢?李隽远在成都,只有把这事留给李庭芝去解决了。

“呵呵。 ”陈宜中摸着胡子笑道:“祥甫双鬓上又会长出华发了。 ”

国事本来就多,战争时期的事务就更多了,李庭芝虽然军政才干杰出,毕竟是人不是神仙,也是给压得喘不过气来,双鬓上早就出现了不少华发。 陈宜中这一说法很得众人的赞同,道:“祥甫可惨喽。 ”

他们的预计按道理是对的,然而事实却是相反。 等到他们再见到李庭芝地时候,他们非常惊讶,李庭芝不仅没有新增华发,反而华发减少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南宋的经济条件好转,税源开辟之后,国库里面有的是银子,他不愁了。

李隽特别善于打击人,陈宜中正为可以从李庭芝那里得到好处而开心地笑,没想到李隽接下来的话让他笑不起来了,李隽说的是:“宜中,你也别高兴得太早了。 你现在需要的银子、人才、设备是祥甫给你,这点没错。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你呀,是要还的。 宜中,你一方面要把四川重建起来,另一方面还得选拔人才,积累银子,支援云南,关中这些地方。 ”

四川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西南诸省的中心省份,对云南、贵州、关中地支援不着落在陈宜中头上。 还能找谁?

陈宜中干笑几声,道:“皇上,看来臣是笑得太早了。 ”

“谁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地。 ”李隽脱口而出一句名言。

郑静和很是赞成,点头道:“皇上妙语,臣佩服。 朝廷一定会笑到最后。 ”他的意思是说在这场战争中,南宋一定会取得胜利。 成为最后地赢家。

“这话又不是我说的。 ”李隽在心里不敢领受,道:“郑将军。 不要老说好听的。 成都现在到处都是尸体,要是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