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 (第1/4页)

“谢皇上教诲。 ”吃了亏的两人不敢不遵李隽之命。 他二人心里也明白,李隽说得没错,以他二人的实力要想在清风子手里讨到便宜,根本就不可能。

一直眼观鼻,鼻观心的清风子睁开眼,道:“皇上言重了。 焦将军,段大人都是国之栋梁,若能得二位论道,实是平生之幸。 ”

听得出来,他是喜欢两人率直的性格,有意教两人几手功夫,两人也不笨。 知道他的确有过人之能,要是得到他地指点的话,肯定是受益终生,只是碍于李隽在跟前,不好意思一口答应,看着李隽不说话。

“这还有什么好想的吗?快谢过道长。 ”李隽这个长者当然是成*人之美了。 段焦二人谢过李隽,再谢清风子。

李隽提着袋子走到一堆满骷髅前。 把袋子里的人骨头,骷髅放在上面。 再走到旁边一堆破刀烂枪。 断折地矛剑箭矢前,把袋子里地破烂玩意放在上面。

劳动总是有收获,可是李隽他们的收获太也难以让人置信了,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收获这此烂骨头朽骷髅地先例,李隽他们真是开了一代先河。 望着堆得象山一样的人骨头、马骨头,还有多不胜数、锈迹般般地刀枪,很是满意地点点头。 和清风子对望一眼,两人同时点头。 李隽对柳河子挥挥手,机灵过人的柳河子知道是时候了,一声令下,原本还在捡拾东西的宋军立即过来列队,列得整整齐齐,威武雄壮之师跃然而出。

宋军的行动立即影响到那些还在捡拾东西的老百姓和长者们,他们在清风子的指挥下站列成排。 也许他们一百多年没有见到过王师,相见之下心中高兴,站得特别整齐,挺起胸脯,昂起头,眼里全是期待之色。 就等着李隽来检阅他们。

李隽走到一块石头上,清风子和他的弟子们站到李隽身后,柳河子、焦裕、段干木他们站到李隽身后,他们知道今天关键地一幕就要上演了,凝神静气,静听李隽接下来的演说。

“乡亲们,各位父老:你们今天聚到这里不容易,因为朝廷退出和尚原已经一百多年了,你们一百多年来没有见到王师,没有了朝廷的庇护。 你们有冤无处申。 有苦无处诉。 异族的铁蹄钢刀杀死了你们的祖辈,你们的祖父、你们的父亲、还有你们给异族做牛做马。 受尽了奴役。 你们的祖母、你们地母亲、你们的姐妹受尽了异族的蹂躏。 你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受苦了。 ”李隽大声发表演说:“朕代表朝廷,向你们谢罪来了!”对着老百姓和长者们深深一鞠躬,道:“乡亲父老们:朝廷对不住你们,请你们原谅!”

宋朝退出关中是在宋金战争年间的事情。 靖康耻之后,宋室南迁,赵构在临安建立起小朝廷,在金国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前,赵构前期也任用了一批良将,比如岳飞、韩世忠、刘琦、张浚等人,这四人史称“中兴四名将”。 经过他们的努力,打出了一个中兴地前景,要是赵构委任以拥有非常杰出军事才干的岳飞为首的一批良将,对金国大举用兵,光复中原并非难事。 可惜的是,赵构最终亲手葬送了自己前期开创的中兴气象,让人叹惜不已。

金国攻占汴梁之后,以为是灭亡南宋的良机,发起全面进攻,想一举拿下临安,击破南宋小朝庭,由于岳飞等名将的抗战成功,彻底粉碎了金国的美梦。

权衡之后,金国制订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措施,以此来分化瓦解南宋的抵抗。 在军事上,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金国虽然取得了不小地战役成果,但是并没有取得战略上地成就,占领的地方由于老百姓奋起反击,根本就不合作,让金国无法达到“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战”,越战越强地目的,反而因为派出大量兵力对付这些义军造成兵力不足,不得不采取这一策略。

江南之地因为有岳飞韩世忠等一批名将,金军打不下来,制订了一个迂回策略,就是想攻下陕西,进入四川,然后浮江而下迂回南宋。

在中国历史上推行大迂回策略、并取得重大成功的只有两次,一次是蒙哥推行的大迂回策略,另一个是一九四九年三大战役后解放军采取的大包抄战略行动。 但是,第一个想推行大迂回策略的人并不是蒙哥,而是金国名将金兀术。

在《说岳传》中,金兀术是一个让人很郁闷的反派人物,但我们不得不承认金兀术是一个胆识过,智识不凡,是一个极其优秀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政治家。 他这一计划要是真的实现了地话,南宋的结局很能说。

不过。 可以肯定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