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1/4页)

忽必烈问郭侃是什么意思,郭侃回答说:“一个好农夫是不会遗漏一粒庄稼,他不会遗露一个活着的东西,就是蚂蚁也不可能在他的地盘存活。 ”

忽必烈抚掌称妙,很是赞同道:“忠和此言极当!田里总是少不了农夫,大元朝地域广大,有些地方需要农夫。 ”对兀哈烈更加信任。

郭侃这个人有一个好处,他与别的蒙古将领不同的是能保全的他尽可能保全,能不扰民他就不扰民,更不会去杀戮老百姓。 他的本意是要忽必烈不要启用兀哈烈,没想到忽必烈对兀哈烈信用有嘉,真有点弄巧成拙。

兀哈烈决心屠城,充分把他冷酷嗜血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他给蒙古军队下达的命令是“不要让有一只蚂蚁活着!”“让汉狗做鬼也不得安宁!”

蒙古军队本来就喜欢杀戮,他这一道杀光的命令一下,那还得了,蒙古军队尽情地摧残他们能够摧残地一切,人畜、猪狗羊牛鸡鸭、飞鸟、蚂蚁都是他们发泄地对象,一通残杀下来,函谷关不成地狱都不可能。

蒙古人残暴若斯,让王全清目瞪口呆,他久在蒙古军队中服役,深知蒙古人的残暴,却没有想到竟是残暴到这种程度,要不是他亲目看见,就是打死他也不相信。

吃惊归吃惊,王全清还不失清醒,他知道他们面眼前只有一条活路,那就是占领西城门,向西撤退,撤往关中。 要是能碰到宋军地话,自然是最好,即使不能遇上,也比在城里等死强得多,出城至少能有人活着。 在城里是全死。

主意一定,他马上下令,要汉军士卒在前,老百姓在后,他带领一队汉军断后,冲击西城门。 蒙古军卒一心肆虐,为所欲为。 给他们出其不意地行动一下子打乱了,让他们很快就接近西城门。

兀哈烈这人虽然冷酷无情。 是一个冷面刽子手,但他的确有着不同一般地军事才干,马上就明白王全清他们的意图,哪里会让王全清他们走脱,马上调集军队向西城门压来,他对这些军卒只说了一句话“做你们想做的事!”

做想做的事,也就是说可以为所欲为。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原本就杀得血性大发的蒙古军卒得到这道疯狂的命令,那还得了,无不是使出吃奶的力气,把最不人道地事情最大化,弓箭、弩矢雨点一般向王全清他们飞来。

呐喊着向王全清他们发起死亡冲锋,蒙古军卒所过之处必然是一地的血水,是鲜血来不及浸入雪里,把冰雪给融化地结果。

汉军的人数本来就少。 给兀哈烈一通残杀,所剩就不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人数是不少,由于没有受过军事训练,没有武器。 根本就没有战斗力,万多两万人向西城门拥去,反倒成了蒙古人发泄的目标。

据王全清事后回忆说“那是让人终生不忘的一幕,鞑子真的是惨无人道,他们真的不是人,只要是人心就会发软,就不会做那种不人道的事情。 他们骑着战马乱冲,挥着弯刀对着人群乱砍,一冲之下可以冲倒不少人,一挥之下可以砍翻好几个。 那情景我们好象是稻草。 鞑子是农夫。 他们是来收割我们这些稻草似地。 ”

老百姓情急拼命,奋起反击。 捡起石头,没有石头就抓起雪块,要是这也没有,就用牙齿和蒙古军卒打斗。 无奈他们和武装到牙齿的蒙古军队比起来不是一个级别,虽然极其英勇,却是不断地倒下。

绕是如此,老百姓也没有退缩,他们用鲜血为代价,一点点把和西城门的距离缩短,在付了出高昂的代价后,他们终于到达了西城门。

王全清回首一望,身后不知道有多少尸体,厚厚的一层。 尸体厚到哪种程度,说出来真的是骇人听闻,王全清看见不少蒙古军卒摔下马来,那是因为他们的马匹踩在尸体上发生颠踬摔下来的。

尸体多到可以让骑术精湛地蒙古军卒摔下马来,可以想象一下多到什么程度了。

抹一把眼泪,王全清大吼道:“弟兄们,我们断后,掩护乡亲们撤退。 ”率先站到后面,握紧手中的弯刀,对着一个正在施暴的蒙古军卒砍去。

汉军的地位不高,在蒙古人眼里,他们不算人。 在汉人老百姓眼里,他们的地位也不高,会把他们当作叛徒,他们真的是夹缝中地人,日子很不好过。 但是,如王全清这般还有仁爱之心的汉军士卒不是没有的话,也是不会太多。 因为他们两头都不讨好,肯定是两边不爱,一遇到事情就顾着自己了。

有了王全清的表率作用,汉军什么话也不说,和他站到一起,拼命砍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