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 (第1/4页)

“这都是窦先生教导有方,要不是先生教导于我,我哪里知道这些。 ”王爷也很是高兴,道:“洛阳牡丹天下驰名,今日一见果是不虚。 先生,洛阳牡丹有一个传说,先生可知?”

窦默笑道:“王爷说地是武则天贬牡丹到洛阳的故事吧。 ”也不等王爷答复,摇头晃脑地吟起来:“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

传说,武则天在一个大雪纷飞地日子里饮酒作诗,写下这诗。 百花慑于皇命,竟然开放,独有牡丹不开。 武则天一怒之下把牡丹贬到洛阳,是以洛阳成了牡丹的聚集地。

“然也,然也。 ”王爷抚掌称妙,吟道:“绿艳闲且静,红布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定知心。 ”这是王维咏牡丹诗。

窦默拍掌吟道:“繁绿阴全合,衷红展渐难。 风光一抬举,犹得暂时看。 ”这是元稹地诗。

牡丹雍容华贵,在王维眼里却是如此的忧伤,元稹的诗也如王维一般,蕴含忧伤之意,与此情此景大为不合。 贴儿烈读书不多,品不出其中的真意,见二人诗兴大发,还以为二人高兴,拍掌赞道:“好诗!好诗!”

他的话一落,王爷脸一肃,问道:“贴儿烈,现在正是天寒地冻之季,哪来的百花?你能给真金说说,这些纸花,还有金花是如何得来?”

这话大含问责之意,贴儿烈哪有听不出来的道理,正要回答,一个洪亮地声音响起,道:“我知道。 这花都是华夏百姓的民脂民膏!鞑子无道,全在这些花中了!”

真金,窦默他们定睛一瞧,一个大汉大步进门,他身后跟着不少大汉,个个一身的骠悍气息不说,还有浓重的杀机。 在这以外,还有怒气,不善的眼光看着这些纸花,恨不得立时将其毁坏。

这些大汉人人都不俗,走在头里的大汉更是其中的翘楚,真金大为赞赏,一抱拳道:“在下真金,请问壮士高姓大名?”

大汗浓眉一轩,道:“大宋特种部队许光汉是也!”

南宋的特种部队这几年战绩卓著,名震遐尔,就是蒙古人也是久闻大名,没想到他们竟然敢来到中原地心脏洛阳,还出现在重兵把守的贴儿烈家里,这种震憾效果有多大,只要看看窦默张得老大的嘴巴就知道了。

不仅窦默惊得嘴巴张得老大,就是贴儿烈这个久经战阵的人也是惊呆了,都不知道发号施令把许光汉他们拿下。

真金先是一惊,继而点头赞道:“百闻不如见面,南朝的特种部队真金是久闻大名,许将军的威名更是如雷贯耳,早盼一见,以慰生平,没想到竟是成真。 ”感叹一番,问道:“许将军此来,不知道有何贵干?”

“杀人!”许光汉只说了两个字,一下拔出宝刀,一道匹练般地刀光直向真金劈去。

要是这刀砍实了,真金就是有一百条命也别想活,窦默一下挡在真金身前,喝道:“快,保护太子!”

这个王爷不是别人,正是忽必烈的儿子,蒙古的储君,真金。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八十章 元太子真金

第二卷 巴蜀篇 第八十章 元太子真金

(按:昨天在搬家,没来得及更新,请朋友们谅解。 网络没弄好,今天我是冒雨到网吧更新。 这次搬家之后,刷新速度会快起来,敬请朋友们支持。 )

许光汉此次奉李隽之命前来洛阳进行报复行动,按照他的想法,只要是蒙古人管他是男是女,是老是少,给他一刀了帐就是。 要是行动得好,杀几个蒙古大官,那就是意外收获。 贴儿烈没少干坑害百姓的事情,许光汉必然要把打击矛头对准他,才来他的家里,准备血洗他的家,让他恶有恶报,罪有应得。

让许光汉万万想不到的是,他运气好得不能再好了,居然遇上蒙古的太子,这可是钓到一条大鱼了,百年难得遇上的大好事,许光汉一下子难以接受自己运气好到极点的事实,惊喜无限,差点晕过去了。 象真金这样的重要目标绝对不能杀,活捉他的好处会有多大,许光汉这个精明的特种部队指挥官不会不知道,右手一振,就要把刀势偏开,就在这时一道炽烈的刀光向他劈来。 这一刀不是别人劈出,正是真金本人劈出。

据元史记载,真金“大雅不群,出于天性,中外归心”,他聪明睿智、性格果敢强力、能文能武,特别好学,尤喜汉学。 据记载,他要他的儿子读书,他儿子读的是蒙文书,他很是不高兴,要他儿子读汉书,接受汉文化的洗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