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 (第1/4页)

高达很是兴奋,瞧他那模样好象年轻了二十岁,一副生龙活虎之态,道:“欧将军隐蔽前进到这里,后面的玄甲骑兵到这个位置了,我们派出的两路军队正在隐蔽前进,老夫可以预言,旭烈兀已经是一头钻进我们的埋伏中了,他马上就会四面楚歌了。 ”

“这都是杜将军高明,要是依我,早就把郭侃这汉奸给做了。 哪会用郭侃这汉奸做饵,钓到旭烈兀这条大鱼。 ”张世杰很是钦佩。

杜大用谦道:“张将军过奖了,这都是皇上的意思,要不是皇上巧妙部署,旭烈兀也不会上当。 ”

“你呀,还是这么谦虚。 皇上也有这意思没错,不过,那也是你在皇上传达意图之前就开始实施了。 这叫什么?这叫英雄所见皆同!”张世杰赞不绝口,道:“杜将军在千里之外就可以了解皇上的意图,我无论如何做不到。 ”

高达把宝刀挎在腰上,再把火铳挎好,大步而去,道:“你看你们两个,就在这里吹嘘,一个吹,一个谦,要吹到什么时间?老夫心急,不等了,去收拾郭侃这狗汉奸去!”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二章 大获全胜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六十二章 大获全胜

“命令军队,撤离第一道掩体,只留少量人员看守第一道掩体。 ”郭侃在纸上写道。 郭侃这人虽然不为李隽所用,但不得不佩服他的才干,他一到南线,就命令蒙古军队挖掩体,以此来对抗南宋的火炮。

勿庸置疑,掩体是用来对付火炮的很好方式,就是现代战争也在使用。 熟悉军事的朋友们肯定知道,要是没有掩体,不知道有多少人葬身在炮火之下。 正是热兵器的使用,使得掩体获得长足的发展。

郭侃很是明白,蒙古军队没有南宋那样多的火炮,再者火炮的性能没有南宋的优越,更没有南宋那样一支经过炮火锤练的精锐炮兵,用蒙古现有的火炮与南宋炮兵一争高下只能是用鸡蛋碰石头。 是以,他一直在研究如何应付南宋的火炮,在多次失败后,终于从他在江南惨败一事中获得灵感,当时李隽挖了不计其数的战壕,以此来遏止他的骑兵。 现在,他也决定学学李隽,才下令挖了这么多的掩体。

处在包围之中的蒙古军队不仅挖了不计其数的掩体,还给郭侃部署成了纵深的梯次防御。 不得不承认,郭侃在军事上很有创造性,如此部署已经和现代战争差相仿佛了。

“大人,这是为什么?”哈哈儿很是迷惑地问道:“大人,要是南朝趁我们撤离掩体之机攻击的话,我们不是要吃大亏?”

他的话正是说到众将里去了,众将点头附和。 道:“是啊,大人,千万不能撤退。 ”

“南朝地进攻必然是以炮击开始,撤退是为了减少炮击的损失。 ”郭侃在纸上写道。 他的意思是说,先把人撤离第一道防御线,那样的话,南宋的炮击就发挥不了多少威力。 他的损失就会减少。 这种做法和现代战争差不多,象大量使用火炮的二战。 不少战役就是在敌人炮击准备之前把军队撤离炮击区,等炮击行将结束时,军队又重返阵地。 如此一退一进,就可以减少很多损失。 当然,这要建立在准确地情报基础上。

对于进行炮击的一方来说,准确掌握对手地行动,给予最有效的杀伤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奥德河战役。 朱可夫通过情报得到德国人发起进攻的时间,在德国人进入出发阵地时进行毁灭性的炮火打击,让德国人损失惨重。 这一战的情报还是有问题,因为苏军的炮击早了两个小时,要是晚两个小时地话,德国人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

自从南宋拥有火炮之后,为了发展火炮,李隽是不遗余力。 这也是南宋拥有如此之多火炮的原因之一。 郭侃不得不承认,南宋对火炮的使用非常棒,每次大战之前,总是调集足够的火炮进行饱和的火力准备,打得蒙古军队无还手之力。 南宋大量使用火炮,遏制住了蒙古人的骑兵。 这也是蒙古人这几年一败再败的原因之一。

对于南宋火炮地厉害,众将是有共识的,要是能够避免给南宋的火炮打击,那当然是好事,众将自然是没有异议。 可是,要是情报不准,南宋趁蒙古军队后撤之际,南宋发起进攻,那将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拿下蒙古人的防线。

众将不无顾虑,撒拉因问道:“大人。 要是南宋不进行炮击。 直接进攻,那怎么办?”

“我们要伪装好。 ”郭侃在纸上写道。 他的意思是说军队撤退之前要做好伪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