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 (第1/4页)

安顺义也是想打,只是他惦记着李隽的皇命而已。 有了赵良淳地话,安顺义也放心了,道:“将军,末将多虑了。 ”

赵良淳笑着安慰他道:“能够谨记皇命的将军一定是一员良将,你不用往心里去。 你们还愣着干什么?赶快出发!不想去大都了?”

众将闻言,跳起来就跑,连向他施礼都忘了。 望着众将的背影。 赵良淳才知道有一句话忘了叮嘱他们,道:“要严守军纪。 不得乱来。 ”

XXXXXXXXXXX

“快看,那是什么?”大都守城军卒望着滚滚烟尘,很是惊奇地问道。

另一个蒙古士卒手搭凉棚,仔细看了一阵,很是惊惧地吼起来,道:“那是南朝的军队。 天啊,这么大的烟尘。 这么多的旗帜,有多少人啊?”

大都几成空城,一夕数惊,守城的蒙古军卒早就无法守下去了,乍见宋军地旗帜,哪里还有心思呆在这里送死,发一声,扔掉武器就脚上抹油了。

赵良淳他们飞马赶到城门边。 只见城门大开,空无一人,和他上次兵临大都时地景象正好相反,时间相隔不到一年,竟然有如此差别,赵良淳说什么也不相信。 直勾勾地看着城门。 直到将士们发一声喊,泼风般冲进城才把他惊醒过来,对身边地安顺义道:“早知道鞑子如此不济,我们何必去搞那么多的树枝,弄那么多地旗帜,这不是浪费功夫吗?”

燕云之地很冷,这是常识。 然而,今年的天气却异于往年,很是暖和,大冬天的居然不上冻。 北地干燥。 尘土疏松。 赵良淳为了迷惑蒙古军队,特地调出一部分人马砍下树枝。 绑在马尾巴上,来回跑动,弄得烟尘蔽日。 守城蒙古军卒不知究里,还真以为南宋大军压境了,心惧之下哪里还敢守城,早逃得没影了。

“将军,赶快去抓忽必烈吧。 ”安顺义提醒赵良淳。

上次,赵佥和忽必烈对了面,最终却没有抓住他,令人遗憾,旧地重游,旧事重忆,赵良淳道:“传令下去,一定要活捉忽必烈。 ”一拍马背,对着城门冲了过去。

XXXXXXXXXXXXX

“皇上,大事不好了,南朝军队进城了,正向皇宫逼来。 ”侍卫队长急匆匆冲进来,对正伏案办公的忽必烈直嚷。

忽必烈抬起头来,道:“嚷什么嚷?天塌下来了?”

“皇上,比天塌了还要严重。 ”侍卫队长顾不得礼节,道:“皇上,你还不知道啊,南朝军队都快到皇城了。 ”

忽必烈还不知道在大都的军队已经逃得差不多了,以他想来即使宋军到达,至少也有一战,无论如何,给他送点消息这种小事总是会做地吧,哪里相信侍卫队长的话,眼睛一瞪,道:“你胡说。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会没有一点消息?”

“皇上哎,我们的军卒都逃光了。 ”侍卫队长很是为难地向忽必烈汇报,道:“南朝军队还没有到达城下,他们就丢下武器逃了。 要不是臣在外面办事,看见四散奔逃的士卒,南朝人赶到皇宫,皇上你可能还不会知道呢。 ”

他这不是表功,是心急之下实话实说。

忽必烈戎马一生,征战无数,一触即溃,望风而逃的事情他是遇到过的,不过那是他把这种倒霉事留给他的对手,而不是对手留给他,要他相信他地军队会望风而逃,他真的难以置信,直勾勾地看着侍卫队长,想从他的眼里读出“这不是真的”。

可是,事实就是真的,侍卫队长的眼神是那样地绝望,这已经说明了一切,忽必烈不得不接受这一残酷的现实,无声地呻吟一声,摔在御座上,无力地合上了眼睛。

“皇上,我们怎么办?”侍卫队长急急地问道。

忽必烈无力地道:“你去逃命吧。 ”

“不行啊,皇上待臣恩重如山,臣就是死也不离开皇上。 ”侍卫队长一下给忽必烈跪了下来,道:“皇上,大都守不住了,我们还有大草原,还可以回到大草原去休养生息。 皇上,你千万不能颓废。 一定要振作。 皇上,你征战一生,经历过多少大风大浪,难道这点小小的挫折就把你击倒了?爬不起来了?”

忽必烈地眼睛猛地一下睁开,双目中精光暴射,象他这种人一生的信念归结到底就四个字“永不服输”,侍卫队长的哭诉。 无意中触到他的信念,不由得英气勃发。 那个昔日的明君突然之间又回来了。

侍卫队长也是感觉到忽必烈的变化,正要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