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2部分 (第1/4页)

更关键的是,这个苏维埃最高主席团主席还忒么有名无实,根本就指挥不动人民委员会,真心只能算个泥菩萨。当然,李晓峰不是为苏维埃主席叫苦叫屈,只是觉得苏联的搞法比较怪异,算是十月革命的遗风,毕竟当年布尔什维克可是打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旗号上台的,自然要拔高苏维埃的地位。

但那时是那时,而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苏维埃的地位不光没有被拔高,反而边缘化了。一点立法机构的强势都没有,说什么人民委员会都可以不买账(至少是现在这个人民委员会可以不买账)。

而真的要完善苏联的制度建设,立法这一块需要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至少能有自己的坚持。不能被人民委员会单方面的吊打,那还起一个什么监督作用?

不光是要加强苏维埃的立法作用,司法这一块也必须跟上,在这方面苏联更弱,司法几乎就是个摆设,可以任由人民委员会摆布。当人民委员会下属的部委权力根本没有监督也没有约束的时候,真心是一家独大。也就是人民委员会没有军权,而且苏联是一党执政,党是老大,还有政。治局压着,否则大家都歇菜,让人民委员会主席自己玩儿去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到了托洛茨基退休的时候,很是有必要对人民委员会进行改革了。明确人民委员会的职权范围,裁汰重复的各种部委,这是不得不做了。

当然,怎么裁汰就是一个大问题了,毕竟谁不喜欢正部级的官帽子多一点,一个正部级单位意味着的不仅仅是一个正部级干部,还意味着一票的副部级岗位和一堆堆的正厅级职务。裁掉一个正部级单位,会连带着成百上千名干部“下岗”,这个影响力绝对不会小。

毕竟干部辛辛苦苦好容易爬到了这个位置,不说更进一步,至少也想保住饭碗不是,如今你要砸他们的饭碗,那还不拼命!

如果是平常也还好说,问题是现在斯维尔德洛夫正在想方设法的拉拢干部准备扩大自己的权力范围,你这边刚吼着要裁汰干部,那斯维尔德洛夫立刻就会大声反对并大肆拉人。到时候怎么下台?

甚至就算没有斯维尔德洛夫,裁汰干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列宁在的时候,就不止一次有类似的想法,但为什么后来都不了了之了,原因就是连导师大人拿这些家伙都没办法,都是十月革命的元勋,都是打天下的干将,你能不给他们一点事儿做做?

也就是列宁断然选择退休才让事情好办了一点,列宁同志65岁都退休了,你到点了不退?难道你比列宁同志还牛逼?

列宁的退休算是将最难的一部分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只不过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只要那些部委还摆在那里,官就不可能少!

李晓峰要解决这个问题所要面临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下一届人民委员会主席还不是他,甚至他连副主席都让出去了时候,想要插手人民委员会的改革,恐怕是相当不容易的。

但是李晓峰认为这种改革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势在必行甚至是不能拖的,越往后拖就越麻烦,阻力就越大。因为按照当前斯维尔德洛夫的尿性,他恐怕还有扩大部委的打算。如果不能迎头给他挡住,这个口子会越开越大!

可怎么做呢?李晓峰看向了托洛茨基,他认为在当前,在这个时候唯一能给他提供帮助的也就剩下老托了。问题是老托愿不愿意帮他而已。

“裁汰冗员?”

当李晓峰试探性的提出了这一点时,托洛茨基陷入了沉思,因为他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是多么的棘手。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某仙人竟然敢向他提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两家确实不太对付。不过想想也很正常,斯维尔德洛夫现在跟某人现在更不对付,某人确实不可能去找斯维尔德洛夫商量,那是自找没趣。

除开斯维尔德洛夫,唯一能在这个问题上给李晓峰重大帮助的也就剩他托洛茨基了。很正常嘛,要改革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老领导下台前干一票,另一种就是新领导上台时烧三把火。现在明摆着斯维尔德洛夫没兴趣烧这三把火,李晓峰要想改革,就必须借助托洛茨基这个老领导的影响力了。

那么托洛茨基愿意帮这个忙吗?实话实说,一开始托洛茨基并没有这个想法,之前说过他是更倾向于和平过渡,不折腾的。这样对他的托派影响最小。但是李晓峰现在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了,他就不能不想一想了。

哪个政治家不愿意青史留名,不愿意留下点政治遗产。列宁当时为什么选择退休,还不是想做个榜样留个样板,让后来的人都学习他。托洛茨基作为仅次于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