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5部分 (第1/4页)

谑滞笊闲弊帕锵铝艘坏郎丈说暮奂#�雌鹄次衣砩暇鸵���耍 �

“从来没觉得飞越长江会如此漫长,也从来没有觉得我的飞机飞得如此之慢。不管怎样皮实的Ash82发动机总算驮着我安全穿越长江,当追兵刚刚放弃追击之时,我刚好飞到淮安机场。要多巧就有多巧,也就是两分钟之后,我的发动机起火,而我此时还在300多米的空中。我冷静的扯掉安全带和氧气罩,准备跳伞。”

“由于此时飞机仍以每小时500公里的速度飞着,因此我拉了一下操纵杆,略微向上调整了一下高度。我调转机头,把操纵杆使劲前推。就在我跳出座舱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降落伞伞包底部被卡住了。我试图扭转身子,可是既不能进去,也出不来。此时机头已经低过了地平线,正以惊人的速度直奔地面而来。突然我被风沿着机身猛地一推,浑浊的尾气打在我的手腕上。随后我被抛了出去,我死命的拉动开伞索,降落伞摇摇晃晃的打开了。说时迟那时快,我连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就着陆了,轰的一声砸进了一片茂密的灌木丛。”

灌木丛救了张黄鑫同志的命。他一个激灵就从灌木丛里爬了出来,让人不敢相信的是,除了一些轻伤之外,他竟然没有断一根骨头。

这是张黄鑫同志第一次驾驶战斗机被击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被击落之前他已经击落了三架敌机。

被击落的第二天张黄鑫就返回了一线继续战斗,而这一天的战斗中,他表现出的沉着冷静令人震惊,颇具大将之风,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我带领小队的四架战斗机展开攻势巡逻。在上海以东,距离海岸两百多米,飞行高度4000米遭到防空火力射击。爬升后发现3支V字形编队,大约是9—12—9。穿越猛烈而又精准的防空火力弹幕,在4000米高度拦截了第二支V字编队。从右后方攻击了编队左翼,此时P45在上面观察,刚好进入阳光里,立刻转向我们的侧翼发动攻击。观察到有八架敌机但也许更多。在P40右侧朝发动机和机身连续打了三个点射。随后我的机身右侧遭到火力打击,贯穿机身。我座位旁的电线被打断,反射式瞄准具被打坏。我观察到一架P40在我右侧一刻钟位置,另一架P40在我的机尾方向。我做了几个难度较大的转向后迎着阳光,这时看不到第二架P40了。我换了瞄准镜的灯泡,但依然不能使用。此时一架P40恰好进入了我的机头方向,靠着估算我果断开火,三个点射之后该机在空中爆炸。紧接着我开始滚转盘旋寻找另一架P40,很快就在九点钟方向发现了他,我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猛烈的开火之后,将其击落。”

不过在这之后的战斗中,张黄鑫同志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一番空中缠斗之后,他又一次飞进了防空火力的覆盖区,无数的炮弹朝他飞去,仅仅几分钟的功夫,他的座驾就被打得千疮百孔。当他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敌人高射炮的攻击之后,飞机的发动机已经起火燃烧了。

那时候张黄鑫同志的座驾几乎是垂直的向下坠落,更糟糕的是座舱盖因为遭受攻击而变形,无论怎么也推不开,张黄鑫同志当时十分冷静,他用尽全力的拉杆,尽量将飞机改平,一番艰苦的努力之后,头朝下坠落的战机终于恢复了控制。但此时高度已经很低了,张黄鑫同志后来回忆道:“我以机腹着地的方式迫降在了沙滩上,一开始还好,但是后来越来越颠簸,就在飞机即将开始翻滚的时候,之前一直卡死的座舱盖终于被震开了,然后我几乎是被抛出了座舱,狠狠地摔在了沙滩上。”

这又是一次大难不死。而在这之后在张黄鑫同志的飞行生涯中,还要经历无数次类似的考验,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化险为夷。1963年,正直壮年的张黄鑫同志被选拔为我国第一批宇航员,1965年乘坐苏联东方号飞船升上太空……

(二)老实和尚能持

释能持同志出身贫苦,在艰难的条件下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PLA军官。参加过卫国战争,因为功勋卓著被苏联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金星勋章和列宁勋章,并获得了少校军衔。

从一名目不识丁的贫苦游方僧人成长为一名具有高度军事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性干部,这样的跨越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作为我国第一批装甲兵,或者说装甲兵的缔造者,释能持同志就是自学成才的典型。

从苏联学成归国之后,释能持同志首先在东北坦克学校任教,在校期间不仅培养出了新华夏第一批装甲兵,更重要的是,在如何建设装甲兵方面提供无数宝贵的建议,为装甲兵的发展打好了大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