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部分 (第1/4页)

直升机,暂时当然是S11凑数,今后会有大发展的。

这一系列改变被正是提交给军委讨论之后,问题就来了:争论的焦点问题是共产国际履带牵引平台的普及问题和空军战机的换装问题。

你问什么这两个问题会是焦点呢?很简单,首先,履带牵引车涉及到了拖拉机的产能问题,这种基于T24坦克底盘改装的履带牵引车性能还是不错的(至少能满足红军炮兵的要求),但是工厂为了完成工业任务,也就是为了保证集体农庄化的进行,农用拖拉机才是优先项目。

在这一点上斯大林甚至跟托洛茨基是一致的,他们反对共产国际牵引车挤占农用拖拉机的份额,甚至认为这种履带牵引车太贵了,红军应该使用农用拖拉机就行了。

说到底还是囊中羞涩以及苏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太差劲,看看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对履带式牵引车有太多兴趣吗?没有,半履带车辆对他们来说就足够了。

可苏联糟糕的交通和基础设施让红军的炮兵面对的是个烂摊子,高等级公路太少,野外泥泞的土路上,重型火炮的牵引工作真心是要命,别说什么载重卡车就是半履带牵引车都不够用的。

对于这一点和苏联红军掉进一个坑里的德国人是深有感触的,只有他们才明白红军炮兵为什么对全履带的牵引车那么热衷,哪怕仅仅只是拖拉机都比精良的奔驰卡车强!

好在这回的争论中,之前李晓峰给了伏罗希洛夫很大的面子,优先满足了红军骑兵对坦克的要求,这使得斯大林必须还这个人情,在拖拉机的问题上,他没有过多的刁难某仙人,同意1935年度大量的生产共产国际牵引车,还规定了一个指标——产量不得低于2000台。

这给托洛茨基气了个半死,也使得这位在空军的问题上是暴起发难:“从这二十多天的战斗中,我们能够看到远程航空兵的作用微乎其微,没能够做到将敌机消灭在机场上的任务,而对于关系到前线战斗的近距离支援任务,它们又毫无作用。我不得不怀疑远程航空兵的作用,我们的财政十分紧张,每一分钱都必须花得有价值,而在远程航空兵上,我根本看不到这样的价值……既然如此,我就必须要问,远程航空兵有必要继续投入吗?比如从美国进口B17轰炸机的计划,就非常的不妥,这种昂贵的四发轰炸机在我看来根本是没有必要的!”

托洛茨基不光攻击了B17项目,还攻击了伊16和伊20项目:“伊16的表现十分糟糕,飞行员同志对其恶评如潮,这种性能不怎么样的单翼机在我看来就是一个错误。空军应该将目光放在双翼机上,只有像伊15一样可靠的飞机才能保卫苏维埃的天空。应该立刻修改伊20项目的技术要求,应该改为发展更先进的双翼机!”(小说《天兵在1917》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57飞机的问题(上)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天兵在1917》更多支持!

伊16是一种很糟糕的飞机吗?

似乎从托洛茨基的控诉看,确实如此,因为在代表正义军事行动中,刚刚进入红军服役不久的伊16是恶评如潮,几乎没有多少飞行员喜欢这种操纵性“很恶劣”的胖头鸟。

事实是如此吗?飞行员的评价低,这是真的,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伊16的飞行员来说,这是一头难以驾驭的恶龙,不少人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飞行员们普遍反映伊16操纵性相当恶劣,一点儿都不好飞,还反映该机的起降性能十分糟糕,尤其是在急剧跃升时容易进入尾旋,甚至还有人抱怨伊16就是大烟囱,每一次飞行等于吸两包二手烟。总而言之,飞行员们更喜欢伊15,而对于伊16有点望而生畏的意思。

实事求是的说,飞行员们反映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伊16的操纵性确实很“恶劣”,但是请注意这种所谓的恶劣不是说该机是个笨鸭子,实际情况是恰恰相反的,波利卡波夫设计的伊16一点儿都不笨,反而有点过于的灵活了。

这么说吧,波利卡波夫为了跟苏霍伊的伊14项目竞争,最大限度的放开了飞机的操纵性,其重心沿三轴移动量极小,纵向欠安定(波利卡波夫可能算是静不稳定设计的祖师爷),同时伊16的副翼操作轻巧反应灵敏,利于滚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