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 (第1/4页)

皇上虽然下旨了,可是郑勋睿完全可以找到诸多的理由,譬如说要彻底剿灭流寇等等。不派遣大军前往京畿,人家也不好说什么,大不了日后谴责一番。

任由后金鞑子在京畿肆掠,最终的结局是京畿惨遭蹂躏,而负责抗击后金鞑子的张凤翼。也不要想着有什么好的结果,被罢免官职算是轻的,弄得不好问罪下狱甚至是被斩首。

张凤翼的另外一个担心,是郑家军的战斗力如何,大明军队患上恐金症,这是实实在在的情况,不用避讳,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在野外战斗之中,从来没有战胜过后金鞑子,屡次都是惨败,特别是大凌河之战,让明军基本失去了抵抗后金鞑子的勇气和信心,要不是后金鞑子不善于攻城战斗,还不知道如今是什么局面。

后金鞑子的凶残,尽管在张凤翼和高起潜的预料之中,可是当情报源源不断禀报来的时候,两人还是坐立不安的,他们痛恨后金鞑子的凶残,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传令兵送来一叠文书和信函的时候,张凤翼和高起潜都不是特别在意,他们已经害怕每天送来的这些信函和文书了,后金鞑子正在进攻宝坻县城,估计又是宝坻知县送来的告急文书,他们也没有办法。

传令兵退出去之后,张凤翼叹着气,走到了桌子旁边,开始翻阅信函和文书。

很快,张凤翼的脸色发白,身体颤抖,不由自主的站起身来了,看见张凤翼这个动作,高起潜很是奇怪,开口询问了。

“张大人这是怎么了,哪里来的信函啊。”

“高公公,郑家军已经抵达大雄县,这是郑大人写来的信函,四万郑家军驻扎在大雄县城,他们询问京畿的部署情况,还有后金鞑子的情况。”

高起潜也感觉到吃惊,他和张凤翼的认识一样,觉得郑家军可能不会到京畿来,皇上虽然下旨了,可郑勋睿能够找到太多的理由了,郑家军完全可以不趟浑水的。

接过信函仔细看了一遍之后,高起潜思索了一会,慢慢开口了。

“张大人,咱家认为,郑大人还是要率领郑家军,到通州来,此外张大人要给皇上禀报,郑大人已经率领四万郑家军进京勤王了。”

高起潜的意思,张凤翼当然明白,一方面认为郑勋睿必须要服从整体的指挥,另外一方面对郑家军也没有抱多大的信心,毕竟十万后金鞑子在京畿肆掠,郑家军不过四万人,根本不可能抵抗后金鞑子。

稍稍思索之后,张凤翼开口了。

“高公公,本官以为,还是将京畿一带的情况,以及后金鞑子的情况,通报给郑大人,让郑大人自行去决断,若是命令郑大人率领大军到通州来,不能够出战,于事无补,朝廷命令高公公和本官负责抵御后金鞑子事宜,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后金鞑子四处劫掠,无比的猖獗,若是不能够阻止后金鞑子的嚣张,本官以为,无法向朝廷交待啊。”

张凤翼说的很是诚恳,作为老官僚,能够说出来这样的话,很不简单了。

高起潜听的很认真,虽说他是监军,主要的责任在张凤翼的身上,可若是任由后金鞑子在京畿肆掠,明军总是吃败仗,到时候他的脸上也是无光的。

“既然张大人如此说,咱家也没有什么可说的,后金鞑子正在攻打宝坻县城,咱家预料,最多一两日时间之内,后金鞑子就会拿下宝坻县城,郑家军就算是骁勇,想要救援宝坻县城,也是做不到的,至于说郑大人如何决断,咱家看就不干涉了,不知道张大人以为如何。”

“本官同意高公公的意见,阿巴泰率领的五万后金鞑子,一路厮杀,猖獗至极,此次进攻宝坻县城的只有三万后金鞑子,其余两万人,押送财物已经朝着密云和怀柔方向而去了,这个情报,一定要告知郑大人,同时还要派出斥候,再次侦查后金鞑子的动向,将详细的情报告知郑大人,让郑大人自行决断。”

高起潜点点头,说出一番意味深长的话语。

“咱家同意张大人的决断,不过这郑家军作战,不管是侥幸取胜,还是其他的情况,还是张大人指挥有方,郑大人必须要明白这一点,其战斗情况,最好不好直接给朝廷写奏折。”

张凤翼笑了笑开口了。

“高公公说的是,本官看郑大人是明白这一点的,郑家军进入到顺天府,郑大人首先就是禀报高公公和本官,没有直接给朝廷写奏折,这信函里面已经说的很是清楚了。”

高起潜也微微点头,没有再次开口说话,不过神情有些严肃,显然是在思索什么。

一切布置完毕之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