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1/4页)

僭诹硕�值橙说氖种校�闼等绱饲榭鲋�拢�夷芄徊蛔偶甭稹!�

徐望华的脸色有些发白,郑勋睿说完之后,他跟着开口了。

“大人说的是,此消彼长之下,悲剧一定会出现的。”

郑勋睿再次看向徐望华,神色变得异常的严峻。

“徐先生,我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一方面要对付后金鞑子、流寇,一方面要迎接来自于东林党人的进攻,而且东林党人是代表朝廷的,也就是说,日后我很有可能与朝廷对着干,可谓是内外交困,若是真的出现这样的局面,你说我有胜算吗。”

徐望华也站起身来了。

“属下觉得,大人有胜算,也许在短时间之内,会遭遇到很多的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大人治理之下的陕西,已经成为北方最为稳定的地方,这是朝中任何大人都没有做到的,也正是因为大人的能力,才引发了东林党人如此的恐慌,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对付大人,属下相信,只要大人动手,东林党人不是对手。”

“谢谢你,不过我暂时不能够对东林党人对手,不是我不想动手,而是时机不合适,东林党人把持了朝政,我要是真的动手,就等同于造反,大明江山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若是再次出现大规模的动荡,无法承受啊。”

“大人一片苦心,属下深知,属下誓死效忠大人。”

郑勋睿微微点头。

“徐先生,这些天的时间,我忽然想到一个很难解的问题,那就是东林党人一直都狠狠打压的阉党,要说魏忠贤的某些举措,那是人神共愤的,但有一点我觉得很是奇怪,那就是魏忠贤自始至终没有增加百姓的负担,而且魏忠贤还想方设法的维修了北方某些地方的沟渠,甚至是疏通了黄河,自从东林党人绊倒魏忠贤之后,百姓的负担增加了,这么多年大明各地没有维修过沟渠,黄河几次决堤,给百姓带来了惨痛的灾荒。”

“我也想到了张居正大人,当年张居正同样是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偏偏那个时候,大明王朝出现了难得一遇的振兴迹象。”

“张居正和魏忠贤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增加商贸的赋税,让士大夫和商贾承担了大量的赋税,他们都知道百姓很苦,不能够增加百姓的负担,否则天下就不稳定。”

“反观东林党,他们的做法刚好相反,他们减轻甚至是废除商贸赋税,让士大夫和商贾的财富集聚的增加,而且他们还打着藏富于民的口号,杜绝士大夫和商贾承担赋税,奇怪的是,他们又增加了百姓的赋税,崇祯三年的时候,增加田赋每亩三厘,今年年初增加派银三百万两,两项合计增加赋税一千万两白银,这些都是百姓承担。”

“想到了这里,我不得不怀疑了,东林党人所谓的藏富于民,所谓的朝廷不与民争利,真正的意思,就是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至于说天下的百姓,他们漠不关心。”

徐望华听的连连点头。

“大人说的是,属下也觉得,这些年流寇的肆掠,与东林党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属下倒是觉得,大人可以将这些想法,写成奏折,让皇上知晓。”

郑勋睿没有开口说话,徐望华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大明的读书人,内心还是认定皇上的正统的,所以有些话,他暂时不能够说,只能够将矛头对准东林党人,其实严格说起来,皇上存在的问题是最大的。

至于说奏折,郑勋睿肯定是要写的,面对东林党人疯狂的进攻,他肯定要反击,不会坐以待毙,奏折怎么写,他早就想好了,这份奏折他会亲自动笔写出来。

隐隐的,郑勋睿感觉到,他应该作出来一些变革了,至少在某个地方做出变革,就算是被视作另类也无所谓,若是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某些痼疾,总是依靠着郑家军的骁勇,最终的结局一样是悲惨的。

唯有从根本上改变一些东西,恐怕才能够真正的让百姓安宁下来,才能够彻底剿灭流寇和后金鞑子。

第三百一十章调整之前

府库的充盈让户部尚书侯询的日子好过了很多,毕竟不管嘴上怎么说,真正有银子了,一切的事情才好办,皇上奖励给郑勋睿的三百万两白银已经兑现,五十万两黄金,若是在市面上兑换,加之达到六百万两白银,至于是一百颗夜明珠,每一颗价值绝对不止两万两白银的,这东西要是在南方,一颗价值至少是四万两白银。

这意味着,郑勋睿此次的谈判,从后金鞑子手上拿到的,根本不止一千万两白银,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兑换,至少是一千三百万两白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