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部分 (第1/4页)

秦良玉被生擒,这是多尔衮最为高兴的事情。

秦良玉毕竟年纪大了,长时间的厮杀之后,体力跟不上,当然,秦良玉能够被最终生擒,还是因为多尔衮下达的命令,八旗军士是不准对着秦良玉射箭的。

对于多尔衮来说,这是一场巨大的胜利,比较他入关打败密云卫要大很多,尽管那次的战斗,也斩杀了密云总督吴阿衡和总兵鲁宗文,多尔衮都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八旗军军士尚在打扫战场,多尔衮的思绪却没有在战场上面了。

白杆兵有少数的骑兵逃走了,多尔衮丝毫不在意,他甚至想着这些白杆兵能够快速到京城去禀报消息,这样就能够让大明的崇祯皇帝更加的惊慌。

多尔衮想到了另外的大事情。

想要镇守山海关等地的明军调动,那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必须是在大明朝廷感觉到巨大危险的时候才行,剿灭了增援的五省总督熊文灿率领的大军,剿灭了右都督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只能够说是促使失态朝着那个方向发展,但并不能真正的让山海关的明军调动,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恐怕还需要一把火。

多尔衮想到了率领大军直接进攻大明京城的举措,当然他这样做,不是说依靠麾下的四万军士拿下大明京城,这肯定是不现实的,不过一边有他率领的大军围困京城,一边有杜度和图赖率领的大军劫掠北直隶,还有耿仲明率领的汉军围困延庆州城,这样的多管齐下,相信大明朝廷是无法忍受的。

不过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需要冒着极大风险的,关键就是尚可喜率领的三万汉军,怕是不能够围困延庆州城内的十余万明军,一旦这一路的明军取得了突破,杀出了延庆州城,局势会瞬间变得复杂起来。

想要真正的围困驻守延庆州城的明军,恐怕还是需要满八旗的军士参与其中。

多尔衮决定给杜度下达命令了。

杜度率领的八万大军,在北直隶劫掠,一定能够获得丰硕的财物,不过这已经不是作战的重点,有必要让杜度抽调三万满八旗的军士,驻扎在延庆州城之外,死死的焊住延庆州城内的明军,让他们不敢动弹。

大军回到昌平州城的时候,多尔衮在几乎成为废墟的州衙找到了一间房屋,独自思考下一步的部署,时间上面不用特别着急,应该说大明朝廷已经处于惊慌失措的状态,就给大明的崇祯皇帝一定的时间去着急。

斥候带回来了尚可喜的消息,驻扎延庆州城的明军,没有任何的动作,没有派出小股的部队试探,只是偶尔会派遣斥候,试图突破大军的封锁。

得到尚可喜送来的情报之后,多尔衮下定了决心,他要给杜度下达命令了,抽调三万满八旗的将士,联合三万汉军一同围困延庆州城,杜度率领剩下的五万大军,继续在北直隶一带劫掠,他则是率领四万大军,佯攻京城,逼迫大明朝廷做出调动山海关明军的决定。

当然,多尔衮不会忘记给皇太极写去奏折,禀报这一切的计划安排。

第五百五十二章危险的建议

京城戒严一个多月时间了,可是局势依旧危如累卵。

和崇祯三年以及九年的局势比较起来,这一次也不算是最糟糕的,但却是最为窝心的一次,两年之前后金的皇太极还向大明朝廷俯首称臣,双方签署了协议,尽管说皇太极没有去掉帝号,依旧对外宣传为大清国的皇帝,但也是第一次表现出来软弱的态势。

谁知道短短两年时间过去,北直隶再次遭遇到后金鞑子的劫掠。

密云卫、营州卫以及五省总督熊文灿麾下的三万大军悉数被后金鞑子剿灭,足足五万多大军,要不是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在关键时刻进京驰援,让皇上的内心升腾起来希望,稍稍稳定了朝廷的局势,内阁都不知道该怎么来维持朝政的运转了。

尽管锦衣卫派遣了不少人离开京城出去侦查,探寻后金鞑子的每一次行动,但得到的情报几乎没有,谁都知道,如此危险的时刻,锦衣卫不可能靠近后金鞑子去侦查,他们所谓的刺探情报,不过是做做样子。

到了这个时候,京城也成为了孤岛,长时间不知道外界的消息。

在乾清宫专门召见秦良玉之后,朱由检的心情总算是好一些了,相信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一定能解开延庆州城的危局,其实朱由检的内心还是抱有希望的,洪承畴率领的十余万大军,被死死的围困在延庆州城,一旦这一路的大军杀出来,还是能够对后金鞑子造成威胁的,恐怕正是因为有了这一丝的希望,朱由检并不想征召郑家军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