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部分 (第1/4页)

某┩ǎ�Vと我凰依赐�撕拥拇�话踩��

洪门与漕运总督府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尽人皆知,某些时候。洪门可以代替漕运总督府,诸多的商贾也是清楚这一点的,要说商贾心甘情愿拿出来保护费,这不现实,正是因为洪门的背后是漕运总督府,故而淮北以及到淮北做生意的商贾,才乖乖的缴纳保护费。

但洪门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官府的身份。

这样的情况,说的好听一些。有漕运总督府的支持,洪门可以呼风唤雨,想要做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可一旦离开了漕运总督府的支持,洪门很有可能举步维艰,甚至是遭受到商贾集体的盘算。

皇上和朝廷既然决定调整郑勋睿的职位,那是迟早的事情,不会因为郑勋睿倾心搞好漕运就可以罢休的。同时郑勋睿也有自身的打算,他不能够总是以漕运总督的身份来做事情。局限性太大了,他所能够统领的也就是淮北的四府三州,尽管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富庶的地方。

徐望华等人也做出了分析,一旦朝廷决定调整郑勋睿,那么下一个职位,不可能到京城去。如今的情形之下,皇上和朝廷都不会这样做,依照郑勋睿的资历和功劳,到京城就要进入内阁,那恐怕是皇上不能够忍受的。而地方的巡抚职位更是不可能,那么想来想去,只有两个职位可能,其一是蓟辽总督,其二是南京兵部尚书。

综合两个职位,各有利弊,但显然蓟辽总督的职权大很多,能够控制的地方更多,可惜朝廷若是让郑勋睿出任蓟辽总督,就意味着郑勋睿与朝廷彻底翻脸,毕竟蓟辽总督的职责是镇守辽东,打击后金鞑子,这个时候让郑勋睿出任蓟辽总督,岂不是让郑家军去和后金鞑子拼命,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形。

南京兵部尚书,权力小一些,可以控制的地方也小一些。

南直隶的情形是很特殊的,有漕运总督,凤阳巡抚,应天巡抚,他们各自负责一块地方,若是南京兵部尚书有着足够的资历,这些人还可能买账,但要是资历或者能力不够,那这些人不会听从命令,南京兵部尚书很有可能成为空架子。

但南京兵部尚书若是能够控制整个的南直隶,那权力也是惊人的,因为大明王朝最为富庶的地方,全部都在南直隶。

朝廷一旦准备调整郑勋睿,究竟是出任蓟辽总督还是南京兵部尚书,徐望华等人分析不出来,不过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倒是可以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出任南京兵部尚书是最佳的。

接连两天的分析和商议,郑勋睿终于下定了决心。

漕运总督府,书房。

听完了徐望华、郑锦宏等人的分析,郑勋睿已经思考成熟。

“你们的分析都是很不错的,皇上和朝廷既然不想我来干这个漕运总督,那总是要想到很多办法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所调整。”

“第一件事情,今年的漕运,运送的漕粮从二百万石削减到八十万石,多一粒都没有,我不妨给朝廷机会,让他们来调整我这个漕运总督的职衔。”

“漕粮运输减少,北方必定陷入到困难之中,朝廷也肯定会着急,那就让他们着急去,而且他们着急还不会是短时间之内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加强洪门的力量,决不能够因为我们离开了漕运总督府,让先前定下的规矩毁于一旦。”

“这件事情至关重要,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做好,特别是淮北各地的商贾,若是因为漕运总督更换了人选,就以为变天了,那他们就要受到洪门的惩罚,就不要想着能够在淮北继续做生意了。”

“第三件事情,稳定四府三州的各级官府,不要让朝廷短时间之内调整知府知州和知县,只要这些官员没有调整,我们在这里的根基就是稳定的,而且洪门与这些官府的接触是很多的,官府的稳定意味着洪门能够继续很好的发挥作用。”

“第四件事情,郑家军一部分的军士继续驻扎在淮安,其主要职责就是护卫淮安火器局、讲武堂等地方,这些地方是禁区,任何人都不得干涉。”

“第五件事情,让新任的漕运总督无法履职,让漕运彻底的停止,只要是不符合我心意的人出任漕运总督,那北方就等着断粮和饿肚子,那他们就等着从陆地上运输粮食。”

“只要我们能够增强洪门的力量,稳定府州县衙门,那么新任的漕运总督就算是神仙,也无法在淮安施展手脚,皇上和朝廷不会要我推荐漕运总督人选的,但我要逼迫他们这样做,我要让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