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部分 (第1/4页)

根本不可能长时间的坚持。

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罗昌洛全面掌控户部,开始熟悉户部诸多的事宜,名义上的户部尚书是王铎,其实就是罗昌洛负责,可不要小看这段时间,罗昌洛在徐望华和梁兴力等人的帮助之下,熟悉了户部的事宜,掌控了核心的权力。

试想一下,若是在郑勋睿清理东林党人之后,就奏请朝廷,让罗昌洛出任南京户部尚书,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王铎坚持辞去户部尚书,且推荐罗昌洛出任户部尚书,皇上和朝廷也就不好任命其他人了。

今日商讨救济百姓的事宜,其实郑勋睿早就有了办法,之所以召集众人,不过是想着展现出来威风,让所有人都清楚,南京是他郑勋睿说了算,遇见任何重大的事情,也只有他郑勋睿能够应对和解决。

王铎说完之后,郑勋睿跟着开口了。

“罗大人,王大人身体不适,将户部所有的事宜都托付给你,你可不要辜负王大人的厚望,解决南直隶水灾的事宜,由户部直接负责,罗大人全面协调,同时请徐先生帮助商议和落实有关的事宜,兵部、吏部、礼部、刑部、工部和都察院,听从户部的命令,不管是需要抽调人员,还是需要下发敕书,一律都按照户部的要求去做。”

郑勋睿说出来这样的话语,居然没有一个人表示反对。

“解决这场灾荒,需要大量的粮食,郑家军有部分的存粮,拿出来解决此次的灾荒,苏州、松江、镇江和常州所属的府州县衙门,必须制定出来接纳和解决流民生活的办法,不准有驱赶、拒绝接纳流民的任何行为,都察院必须要切实履行督查职责,一旦发现有官吏鱼肉百姓,甚至是借助灾荒发财,严惩不贷。”

“礼部右侍郎赵单羽大人到苏州督办救济流民事宜,解决当地的灾荒,兵部右侍郎马祝葵大人到松江督办,兵部郎中李岩大人到常州督办,户部郎中梁兴力到镇江督办,你们代表的就是南京兵部和户部,代表都察院,凡是发现有救济不力的官吏,可以直接处理,接着奏报,除开这些地方,其他地方也要注意,防止有其他的灾祸发生。”

“淮北的四府三州,也有一些地方遭遇到灾荒,礼部右侍郎毕懋康大人负责协调淮北四府三州的救济事宜。”

。。。

郑勋睿做出安排的过程之中,四周非常的安静,户部尚书王铎在前面提出了辞呈,意思大家已经明白,此刻不管郑勋睿发出什么样的指令,大家都是要照办的。

徐望华等人更是清楚,随着此次赈灾事宜的展开,其他的一些事宜也要跟进,譬如说征收商贸赋税的事宜,调整南直隶所属府州县官吏的事宜,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郑勋睿真正的彻底掌控整个的南直隶。

接下来的事情还会更多,洪门钱庄将在年底或者明年的年初,正式开始发行宝钞,这种命名为洪门纸币的宝钞,将逐渐占据南方市场,接着是在大明各地铺开。

做这么多的事情,肯定会遇见阻力,譬如是南方的士大夫,他们是势力最为强大的对手,但这一切郑勋睿都考虑到了。

而且让所有士大夫都想象不到的是,郑勋睿已经开始酝酿,开始向士大夫征收农业赋税了,而且是据实征收,也就是说士大夫兼并的土地,同样要缴纳农业赋税,且缴纳的数额与农民的一模一样,一旦这件事情开始推开,恐怕会引发巨大的震荡,要知道南方的士大夫家族,不少人都在京城里面做官,这样的举措可是影响到官吏的直接利益了。

徐望华也逐渐理解了郑勋睿的目的,那就是最大限度的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不说富裕的事情,至少让老百姓的生活稳定,不用为吃饭的时候担惊受怕,老百姓已经被压得直不起腰来,这样的情形长期持续下去,地方上不可能稳定,就算是没有大规模流寇的出现,也会有无数的土匪聚啸山林。

第六百七十章掌控

浙江湖州和嘉兴的局势,在短短十天之内,就开始大乱,流民骤然增多,府州县衙门无法救济,给朝廷写去了紧急的奏折,但朝廷估计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救济,最多也就是免去当年赋税之类的圣旨,因为水灾的损失太大,当地开始出现小股的土匪,专门针对商贾和富户实施抢劫。

更为过分的是,当地的商贾开始屯聚居奇,粮食的价格涨到了每斗四钱银子,按照这个价格计算,每石粮食价格达到了四十两白银,这样的价格不要说老百姓无法承受,就算是普通的官吏都没有办法。

湖州和嘉兴紧靠着南直隶所属的苏州、松江和常州等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