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部分 (第1/4页)

得到朝廷明确指令的五省总督熊文灿,也率领大军开拔,朝着襄阳府城的方向而去,他们已经做好了与张献忠决战的准备。

蓟辽总督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已经在开赴锦州城的道路之上。

一切看起来都是按照预定的方案执行。

钱士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危险的局面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化解,他总算是能够再次腾出手来对付郑勋睿了,不管怎么说,这才是他最为重要的任务,只有做好了这件事情,他和东林党人才能够得到皇上的重视,才能够长久的在朝廷之中立足。

钱士升依旧没有放弃自身的想法,他期盼皇上与郑勋睿之间的矛盾激化,这样才能够让皇上更加的依靠和依赖东林党人。

不过钱士升在内阁提到南直隶的事宜,屡次遭遇到陈新甲的直接反对。

陈新甲的意见依旧明确,熊文灿率领的朝廷大军,即将与流寇展开决战,如此关键的时刻,内阁的主要注意力,应该是在剿灭流寇方面,至于说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后面放一放,不需要急着处理。

钱士升是老狐狸,他很快嗅到了不对的味道,不管是从皇上的态度,还是从陈新甲的态度,他都看出了问题,以前陈新甲是很低调的,为什么在提出了对付流寇和后金鞑子的建议之后,突然变得很是强势了,这不正常,陈新甲虽然是内阁次辅,但在内阁资历很浅,没有得到什么支持,按说是不会如此做的,除非是陈新甲得到了皇上的直接支持,或者是司礼监的直接支持。

钱士升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陈新甲的身上了。

第七百四十章段宗奎的作用(1)

几年时间过去,沈阳一直都不是很平静,三次入关作战的失败,让皇太极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尽管皇太极采取了很多的办法来稳固自身的位置,消除作战失败的影响,但满人权贵对此意见还是很大的。满人好武,相信以武力来展现一切,同样依靠武力来掠夺财富,作战的失败是他们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对大明作战的失败。

成立了蒙八旗和汉八旗之后,皇太极的主要精力基本就是在强大军队方面了,二十四旗并举说明了大清**队的逐渐强壮,且皇太极也非常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将军队牢牢的掌控在手中,才能够真正保护他皇帝宝座的稳固,满人权贵可不是吃素的,当年的四大贝勒共议朝政的那一幕,皇太极不会忘记的,他不允许大权旁落。

可不管皇太极考虑的多么深远,有一点他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那就是保证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的军饷。按照大清国的规矩,八旗子弟是没有军饷的,其收入来源全部都依靠战斗厮杀获得,也就是通过劫掠对方获得财富,一旦长时间不能够去征伐,八旗子弟的收入必定会大幅度的减少,这会让八旗子弟产生极大的不满情绪。

范文程曾经专门就此事给皇太极建议,改变八旗军军饷的供给方式。

努尔哈赤确立的这种八旗制度,表面上看是很不错的,八旗子弟没有军饷,必须在每一次的战斗之中拼命的厮杀,打败对手之后才能够获取到财富,可深入研究其骨子里存在的问题,让皇太极不寒而栗。也就是说,八旗子弟都是跟随旗主作战,依靠各旗旗主养活的,与朝廷没有任何的关系,这些八旗子弟离开了朝廷照样能够活命,可离开了旗主就走投无路了。如此情况之下,这些八旗子弟眼中就只有旗主,没有皇上了。

皇太极也曾经想着由朝廷来统一供给八旗子弟的军饷,不过户部算账的结果,让皇太极倒吸一口凉气,依照朝廷的实力,根本无法承受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的军饷,毕竟大清国占据的地方太小,赋税收入有限。

这样的结果让皇太极沮丧和愤怒。也让他这个胸怀天下、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感觉到了深深的无奈,增加赋税是不可能的事情,不管是满人、汉人、蒙古人亦或是朝鲜人,都无法承受,且满人在大清国有着特殊的地位,想要他们掏出银子给朝廷,用以养活八旗子弟,根本就不可能。看来当皇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军队的强悍。还要考虑到财富的累计,二者缺一不可。

皇太极的担忧,大清国的现状,范文程很清楚,也在努力想办法帮忙解决这个最大的问题,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问题基本无解。

崇祯十一年、大清崇德三年的那次战斗,败得很惨,满八旗损失惨重,且这次战斗是睿亲王多尔衮直接指挥的,是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联合作战。这次战斗的失败,沉重打击了满人权贵的傲气,让诸多的满人权贵对统一中原的终极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