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部分 (第1/4页)

要来到南京,进入到国子监培训,合格的官员才有可能继续出任官职,不合格的就只能够被淘汰了。

身为南京礼部尚书。杨廷枢曾经建议,是不是在南方实施科举考试,储备人才,他已经看出来了,郑勋睿需要大量的官员,毕竟诸多培训的大明基层官员,不可能全部都合格,相反能够被派出去为官的很少,不少人根本就不适应新政。热别是那些年纪大的人,认识固化,基本难以改变,这些人不可能被派出去为官,只能够让他们回家去养老。

人才决定一切,不仅仅是杨廷枢有这样的看法,就连周延儒等人,也信服了。湖广和四川等地,情况异常的复杂。可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彻底稳定下来,全面铺开了新政,与南直隶和浙江等地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这都是得益于各级的官府,严格按照南京六部的要求以及巡抚衙门的要求做事情的。试想一下,要是官吏不合格,南京六部和各省的巡抚就算是神仙,也是无可奈何的。

到了现在,周延儒和杨廷枢等人终于接受和信服了郑勋睿的一项命令。那就是各级的主官,包括知府知州和知县,每年至少到南京的国子监参加十日左右的培训,这些主官参加培训的时候,需要说出在地方上为政的心得,禀报如何维持地方稳定事宜,所有这些禀报的事宜,会被详细的纪录下来,包括他们写出来的文书,然后由国子监的五经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联合起来进行编撰,编撰出来的东西就是国子监现成的教材。

教材的作用是不用说的,比起四书五经来,强了太多。

郑勋睿在南京的兵部见了郑芝龙、郑芝豹和郑森等人。

郑芝龙被委任为南京兵部右侍郎,郑芝豹和郑森则是进入国子监学习,为期半年的学习结束之后,再行安排职位。

如此的安排是非常明确的,郑芝龙虽然出任兵部右侍郎,实际上也就是挂着一个职务,不会具体做什么事情,经历了如此多的事情,郑芝龙也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安心做事情,再说如何的做事情,郑芝龙也不知道,索性就在家中静养。

郑芝龙的府邸安排在南京的西直大街,府邸很大,占地近一百亩。

在南京能够有这样的府邸,算是很不错了。

郑芝龙很满足,表现出来了随遇而安的态度,在福建的十多天时间,他算是真正见识了郑家军的强悍,郑家军将士每日里都要训练,刮风下雨都要坚持,且训练的项目很是严酷,让人瞠目结舌,郑芝龙自认为麾下的军士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郑家军严明的纪律,更是让郑芝龙叹服,这么多年过去,郑芝龙还没有见过纪律如此严明的部队,难怪郑家军异常的强悍。

败在郑家军的麾下,郑芝龙终于是心服口服了。

府邸里面的金银财宝等等,郑芝龙很自觉的拿出来了大部分,自己留下了三百万两左右的白银,作为家用,有了这些银子足够了。

交接的事宜办的很好,郑芝龙麾下三百余名军官进入到南京的讲武堂培训,郑芝龙是非常支持的,他很清楚,自己麾下的这些军官,若是不能够很好的培训,将来在郑家军之中根本无法立足。

郑森的表现,让郑芝龙更加的欣慰,短短十多天的时间,南京刑部尚书、郑家军总兵很是欣赏郑森,曾经专门给以南京户部尚书兼任福建巡抚的徐望华专门介绍了郑森。

能够成为南京六部的尚书,绝对是郑勋睿的心腹,郑森能够得到他们的赏识,将来的前途是少不了的。

郑芝龙四十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过经历了太多的事情之后,他也萌生了歇息的想法,要说郑芝龙本来是非常好强的人,一般情况之下不会服输的,可惜看见了强悍的郑家军,想想自身一辈子的奋斗,与人家的差距太远了,拼了命都赶不上,竟然有些心灰意冷了。

这大概是强悍之人通常都有的毛病。

安顿了郑芝龙之后,郑勋睿准备迎接沐天波的到来了。

他本来准备派遣使者到云南去的,看看沐天波究竟是什么意思,云南的情况有些特殊,土司太多,一味的采用强压和征伐的方式,效果不一定很好,沐家在云南经营了几百年的时间,有着深厚的基础,将来治理云南,还需要得到沐天波的协助,如此才能够真正的稳定云南这个地方。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地方也需要考虑了,这些地方只有卫所军队,没有特别强悍的人物,也没有特别强悍的军队,刘泽清回到南京之后,郑勋睿已经下达了命令,要求他歇息一个月的时间之后,率领大军出击广东、广西和贵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