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部分 (第1/4页)

傍晚时分,牛万才召集了所有的军官,下达了翌日大规模进攻的命令,他的具体安排为:八千人参与进攻潼关的战斗,一千人负责守卫营地,一千人负责警戒。

在做出安排部署的同时。牛万才注意了所有人的神情,他毫不客气的强调。身为前军的指挥官,根据战斗的具体情况做出决定,下面的各级军官必须要执行,若是有人违背军令,那就要按照军法从事了。

命令下达之后,牛万才迅速派人前往芮城禀报。他内心还是有些忐忑,军营驻地距离芮城不到八十里地,若是刘宗敏不同意对潼关发动总攻,变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

一夜时间过去,天色微微亮的时候。牛万才没有接到芮城方向的任何命令,这让他放心。

所有义军军士都做好了准备,就等待牛万才下达总攻的命令了。

牛万才亲自担任进攻的总指挥。

寅时三刻,大军从营地出发,前往潼关。

牛万才一马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

清晨的气候很是凉爽,做出进攻决定的牛万才,还是非常谨慎的,此番进攻若是不能够一举拿下潼关,那么他就要迅速率领前军撤往芮城了,至于说刘宗敏的责备,他已经不是特别的担心,在他看来,一夜的时间过去,身在芮城的刘宗敏,应该知道消息了,若是反对他对潼关的总攻,命令也应该下来了。

过去三天的战斗情况,刘宗敏都是清清楚楚的,牛万才虽然不识字,可他的身边有专门起草文书的人,每次战斗之后,牛万才都详细禀报了情况,而且将自身的认识加入其中,其想着率领前军总攻的意愿,表达特别的强烈。

此番的总攻,牛万才安排了一千义军将士负责戒备,戒备的主要方向是紧坑的方向,防止郑家军从禁坑的方向发动进攻,至于说其他的地方,连续几天的侦查,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的情况。

郑锦宏终于看到了希望。

连续三天的示弱,目的是让流寇放松警惕,一旦流寇出现了松懈,郑家军就将发动最为犀利的进攻,全歼流寇的前军。

郑锦宏不知道流寇会不会中计,若是流寇一直都是高度警惕,那到了最后,也只能够采取强攻的方式了,强攻可以选择在夜间进行,尽量多的给与流寇大的杀伤。

斥候对流寇军营的侦查特别困难,戒备森严的流寇,让斥候不敢轻举妄动,大都是等到夜间展开侦查的。

这一夜,流寇大规模的动作,引起了斥候的注意,他们迅速将侦查到情报禀报给了郑锦宏,在得到情报之后,郑锦宏果断下令斥候停止侦查,以免被流寇察觉。

几乎没有犹豫,郑锦宏对一直在禁坑等候的郑家军下达了命令,深夜丑时出发,秘密经过禁坑,干掉在禁坑附近巡逻的流寇,迅速绕道流寇营地后方,形成对流寇的完全包围,等到流寇大军离开军营开始行动的时候,袭击和占领流寇的军营,彻底封死流寇的退路。

驻扎在潼关的郑家军将士,同样将阵地前移,占据两边的高地,等到流寇发动进攻的时候,大规模的出击,剿灭进犯的流寇。

命令下达之后,郑锦宏再也无法安心入睡,他没有想着继续等待,尽管说目前最好的选择是等候流寇展开大规模的行动,完全确定流寇的行动目的之后,郑家军将士采取行动。

芮城。

刘宗敏同样在思考,作为战斗的总指挥,他很清楚自身的责任,按照顾君恩和他商议的决定,义军不过是对潼关展开试探性的进攻,不会真正的厮杀,可这么长时间过去,刘宗敏清楚完全按照这样的部署执行,不会有什么战斗成果,闯王知道后肯定不满意的。

牛万才每一份的战斗情报,刘宗敏都仔细看过了。

作为长年在战场上厮杀的将领,刘宗敏是完全相信麾下的军官的,牛万才在潼关具体指挥战斗,情况肯定是清楚的,刘宗敏既然要求牛万才负责,那就相信牛万才一切的判断。

就连刘宗敏本人,都认为当初他和顾君恩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

潼关不是郑家军守卫的重点地方。

吴堡镇才是郑家军重点防御的地方。

进攻已经开始了三天的时间,郑家军若是抽调大军支援潼关,宝贵的战机就要失去。

战斗情况历来都是瞬息万变,没有谁能够在战斗厮杀开始之前,完全判断出来战局的走向,以及每一场的战斗厮杀如何进行,根据战斗厮杀的具体情况做出部署的调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指挥官必须要拥有的能力。

接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