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部分 (第1/4页)

膊 �

看到这些奏折之后,杨嗣昌感觉到天都要塌了。

可惜杨嗣昌不会明白,这一切引发的根源,就是粮食的短缺,就是大饥荒,就是因为京城之中的权贵倒卖漕粮。

皇上的圣旨和朝廷的敕书,开始前往北直隶各地,也送到了南直隶。

郑勋睿早就做好了准备,彻底封锁了山东与北直隶交界的边境。

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绝不会心软,不管是穷苦的百姓,还是士大夫和读书人,包括达官贵人,全部都不准进入山东境内,凡是有偷偷进入者,一律斩杀,没有丝毫的理由可说。

郑勋睿很清楚,按照现在的医疗条件来说,无法彻底防御肺鼠疫,若是让这种疾病进入到山东,甚至传播到南直隶和南方各地,那将是一场历史都无法书写的灾难。

尽管也有人对郑勋睿的这种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但郑勋睿坚持自身的意见,丝毫没有动摇,他在后来甚至下达了死命令,山东靠近北直隶的边界,务必派遣军士全天候的巡逻,禁止任何人进入到山东,就连那些进入到北直隶做生意的商贾,也不准回到山东来。

第八百四十九章兑现承诺

时间进入到腊月,平静的南直隶各地,包括南方大部分的地方,已经进入到春节的氛围之中,没有谁关心北方出现了什么事情,毕竟这不是寻常百姓需要考虑的事情。

郑勋睿的想法是不一样的,他预感到大变即将来临,联系到李过两次到南直隶来购买粮食,一共支付了十五万两黄金,购买了三十万石的粮食,其购买粮食的总数甚至超过了九月份以来漕粮的总数,说明李自成已经开始做相应的准备。

驻扎在山西的李自成,不可能不知道北直隶发生的大饥荒。

郑家军已经集结一段时间,随时等候出征的命令。

相比较来说,驻扎在山东的郑家军第二军,其任务是最重的,他们占领了金州、复州等地之后,在松山之战的时候,趁机占领了旋城、岫岩、凤凰城、汤站和镇江等大片的地域,将后金鞑子的势力几乎全部清退出山东。

第二军占据的这些区域,让大清国的侧翼遭遇到严重的威胁,皇太极对此肯定不甘心,不过因为松山之战,大清国也耗费了元气,恐怕没有力量顾及到辽南的事宜。

松山之战结束一年多时间了,期间阿巴泰率领的八旗军横扫北直隶,劫掠了不少的钱财和人口,应该说皇太极缓过一口气了,下一步说不定就将主要的目光集中到辽南。

不过郑勋睿的重点没有在辽南,他的重点在辽东,在关宁锦这一大片的区域。

所以郑家军第二军留守的将士,主要任务是稳固辽南的局势,时刻给后金鞑子造成巨大的威胁,而郑家军真正进攻的方向。肯定在辽东。

因为郑勋睿的眼光不一样,他需要统一的地方,不仅仅是辽东、辽南等地,还有整个的草原,他的观点非常明确,即将建立的新的王朝。决不允许有其他军队的存在,只能够有郑家军的存在,其余不管是什么势力、什么军队,悉数都是要彻底剿灭的。

郑家军北进的时间,肯定在崇祯十七年开年之后,具体是什么时间,需要看北方局势的发展,内心深处,郑勋睿不愿意承担直接推翻大明王朝的责任。

即将到来的征伐。将是郑家军成立以来最大的征伐,时间上无法确定,也许是几个月,也许是几年。

在即将开始征伐的时候,郑勋睿必须处理好诸多的事情,这里面就包括他曾经许下的承诺。

秦淮河的寇白门还在老老实实的等候。

作为秦淮河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寇白门已经淡出好几年的时间了,不参与任何读书人的聚会。南京局势的稳定,让秦淮河的生意好的出奇。不知道有多少的读书人和商贾涌入秦淮河,抛洒钱财换取美人一笑,也有一些颇有权势的人,到秦淮河之后,点名要寇白门接待,但寇白门根本不予理睬。

冲突倒是不可能发生。因为钞库街的寇家,在很多人眼里有了不同的色彩,这一切当然是因为郑勋睿。

寇白门与郑勋睿之间看上去没有什么交集,但郑勋睿给寇白门的承诺,还是传出去了。既然寇白门是郑勋睿的女人,那就没有谁敢找死去调戏了。

寇白门安心这种平淡的生活,每日里都是在家中练习琴棋书画,等待郑勋睿的消息。

马上就是二十岁的寇白门,期盼着有一个稳定的家庭,放眼整个大明,能够比得上郑勋睿的男人,恐怕还找不出来,就算是京城的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