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部分 (第1/4页)

“若是守不住怎么办。”

“末将以为大帅应该给皇上禀报,若是郑家军过于的骁勇,则大帅可以主动放弃宁远和锦州等地,撤往广宁,部署好防线,阻止郑家军朝着辽河的方向进军,同时大帅可以建议,八旗军加强对辽河的防御,命察哈尔部落、科尔沁部落对北直隶展开进攻,分散郑家军的力量,如此双管齐下,能够防御郑家军的进攻。”

“耿将军的建议很好,本帅马上给皇上禀报,将耿将军之建议如实写进去。”

耿仲明离开府邸的时候,脸上的神情迅速变得严肃,其实有些话他没有说,既然大明皇上御驾亲征,那就肯定会拿下锦州和宁远等地,八旗军最好的准备就是撤离,不要和郑家军硬碰硬,免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不过这些话耿仲明不会说,说了阿巴泰也不会听。

第九百零七章致命的分析

皇太极比阿巴泰提前获知郑勋睿御驾亲征的情报,这得益于范文程苦心经营的情报网络。

得到郑家军即将从辽东展开进攻的情报,皇太极异常的吃惊,在他看来,郑家军海外的征伐一时半会不可能结束,怎么可能两线作战,如此岂不是极度的消耗国力,无法承受,不过在得知确切的消息之后,皇太极还是冷静的做出了安排。

首先,皇太极给正在草原征伐的睿亲王多尔衮下达了命令,八旗军收缩阵线,准备返回沈阳,具体什么时间返回沈阳,等候最终的决定,同时皇太极命令镇守盖州、海州和耀州等地的豪格,加强戒备,时刻注意辽南的情形,尽管说郑勋睿御驾亲征,准备从山海关以及辽东发动进攻,可谁知道郑勋睿是不是在辽南安排了后手。

最让皇太极纠结的还是辽东的十五万八旗军,尽管说辽东的八旗军,几乎以汗八旗为主。

皇太极耗费了极大的精力,才完全占据辽东,让沈阳得到了极大的缓冲,要知道郑家军在辽南的步步逼近,让皇太极寝食难安。

仓促命令阿巴泰率领大军撤离辽东,肯定是不合适的,那样做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种灭自家威风张他人志气的做法不可取,但是皇太极同时担心,阿巴泰是不是能够抵御郑勋睿亲自率领的郑家军,从内心来说,皇太极认为阿巴泰是不可能战胜郑勋睿的。

阿巴泰的奏折送到沈阳的时候,皇太极苦苦思索了一整天的时间,一直都没有能够做出最后的决断,但是皇太极很清楚,时间紧迫,他必须要做出决断。

皇太极首先找到了郑亲王济尔哈朗商议。

济尔哈朗是排名仅次于礼亲王代善的大清国第二大亲王。也是皇太极最为信任的亲王,济尔哈朗忠心耿耿,多次在皇太极率领大军亲征的时候,守卫沈阳,保卫大清国的京城,不管皇太极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济尔哈朗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济尔哈朗有学识,处事冷静,有着很不错的见识,这更是让皇太极放心。

论起骁勇,济尔哈朗稍逊于多尔衮和豪格等人,但是论起谋略,亲王之中无人能够赶得上济尔哈朗。

代善是很不错的,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也看穿了很多的事情。不过作为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皇太极不可能完全信任代善,同时代善因为特殊的地位,对很多的事情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也导致代善渐渐变得平庸了。

济尔哈朗进入大政殿,看见皇太极眉头紧锁。

济尔哈朗拜见皇太极,皇太极依旧没有开口说话。

见此情形,济尔哈朗也没有主动开口。而是静静的等候。

“济尔哈朗,坐下说话吧。”

皇太极在大政殿直呼其名。这样的情形异常罕见,济尔哈朗瞬间变得严肃,慢慢的坐下,此刻他不需要客气,免得打断了皇太极的思路。

“郑勋睿御驾亲征,带领郑家军即将从辽东发起进攻。情势很是危机,朕没有预料到,郑勋睿会在这个时候发动进攻,近段时间以来,朕苦思苦想。是不是因为朕派遣八旗军进入草原作战,激起了郑勋睿的警觉,故而他亲率大军进攻辽东,可思索之后,朕排除了这样的预测,若是郑勋睿对八旗军在草原发动进攻不满意,大可派遣郑家军在辽东或者辽南发动进攻,没有必要亲率大军,思来想去,朕认为,郑勋睿此番的进攻,是想着动摇我大清国的根本了,其野心不小啊。。。”

皇太极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济尔哈朗也是这样的想法,郑勋睿御驾亲征,无非是想着鼓励郑家军将士的斗志,让战斗厮杀更加的顺利,若不然郑勋睿压根没有必要亲自率领大军出击,至于说郑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