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颉利见北上的道路已经不通,思来想去决定去率剩下的三千余残兵投奔沙钵罗设。沙钵罗设苏尼失是启民可汗的弟第(颉利的叔叔)。始毕当可汗时任命苏尼失为沙钵罗设,沙钵罗麾下有五万帐(户),牙帐设在灵州西北。沙钵罗设苏尼失生的身材高大魁梧,对待麾下部族非常仁慈,许多突厥人都投奔他。颉利施行严苛律法时,许多部族都纷纷骑兵反对颉利,只有沙钵罗部没有凑热闹。颉利正因为这个原因,觉得苏尼失可靠才去投奔他。

不久,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接到颉利投奔沙钵罗设的消息,立刻率军进逼灵州沙钵罗设,告诉苏尼失,交出颉利可保沙钵罗设免于战火,否则大军强攻沙钵罗设。

苏尼失接到消息正在迟疑是否要交出颉利。不料颉利听到消息,认为苏尼失靠不住,连夜带着三千余残兵逃走。谁知刚走没几里路,正巧遇上了李道宗麾下的副总管张宝相。张宝相见颉利送上门来,那还客气啥,率部冲杀一阵,竟然生擒了颉利(狗屎运啊狗屎运,李靖忙活了那么久都没抓到活的颉利,却被张宝相捡了个大便宜)。

苏尼失得知颉利被擒后也无心抵抗率部向李道宗投降。

颉利可汗被擒获,李道宗不敢怠慢,立刻打造囚车将颉利送到长安。

自隋朝以来,突厥就是西北的强国。李靖、李绩、李道宗、柴绍等六总管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渊和李世民向突厥屈尊称臣纳贡的耻辱。因此,李世民得知颉利被擒获后颇有感慨地说:“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来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说:“我选这个儿子当皇帝是正确的。若不是这个儿子谁能为我一雪前耻?”当晚,他把太宗和十几个贵臣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人叫到凌烟阁,设宴庆祝。他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亲自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持续到深夜。

颉利被押解到长安,李世民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告俘于太庙。李世民登上顺天楼,大摆仪仗,让百姓前来观看。将士押解着颉利可汗来到楼下跪拜李世民。

李世民对颉利道:“你有五条罪状。第一,突厥分裂时,你仪仗着前隋的庇护才得以安稳,然而你却没给前隋一丁点的帮助,使前隋灭亡,宗庙断绝了祭祀,此为不忠;第二,你与我结过盟约,然而却屡屡撕毁盟约率兵侵扰中原,此为不礼;第三,你自恃兵强马壮四处侵扰其他部族,令各部族怨声载道,此为不义;第四,你欺凌压迫我汉人,毁坏汉人的庄稼,此为不仁;第五,你许和亲却一再拖延,此为不信。朕杀你并非没有理由,只是当年渭水便桥上的盟约犹在耳畔,朕不忍心杀你。”

于是,李世民下诏将颉利的家属与他团聚,由太仆寺选一处地方给他一家住(太仆寺是负责养马事务的,让太仆寺安排颉利的住处,这也……不过话说回来,不杀颉利已经是很宽宏大量了),朝廷负责供养。至此曾经兵强马壮,飞扬跋扈视中原为后花园的东*突厥宣告灭亡。

'奉献'

第一六八章春后算账

第一六八章春后算账

贞观四年三月底,李靖率部班师回朝,受到长安百姓的夹道欢迎,那场面真是彩旗飘扬,锣鼓喧天,比过年还热闹。所有凯旋的将士高兴的脸上跟开了花一样。李潜看到这种场景心中也欣喜不已。这么多年百姓听到突厥人的消息就担惊受怕,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现在这个悬在百姓头上的利刃终于去掉了。百姓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吃碗开心饭,再也不用担心有突厥精骑兵临城下了。

此战大败突厥意义重大,不仅收服颉利使大唐的疆域扩大了不少——现在大唐的实际控制区达到了贝加尔湖以北,设置行政区的范围也扩大到了阴山以北600里。而且也震慑了其他部族,使他们纷纷归顺。大唐擒获颉利可汗不久,突利可汗举族归降(早在贞观初年突利就有意归附大唐)。随后思结部的俟斤以四万众归降。颉利可汗的弟欲谷设听到颉利被俘的消息,逃奔高昌。后来听说李世民没有杀颉利反而予以厚待,欲谷设也从高昌来降。伊吾城原本一直臣服于突厥。颉利被俘后,虽然大唐没有对伊吾城用兵,伊吾城很自觉的举七城以献。李世民以伊吾等七城为西伊州。

不久,李世民下诏,说隋末天下大乱,许多中原百姓多被异族掠为奴隶,今天下安定宜让这些人返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