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众人走进房内,饭菜已经摆好。李泰和李承乾二人合用一个案几,各自跪坐在案几两旁。案几上自然是少不了山野青菜。

嫣儿,蕙兰等人在边上另设一席,这是李泰从崇教殿出来,得到李世民允许自己管理梧桐苑后,弄出的不守规矩之处。不用人伺候吃饭,也不用等他吃完让宫女吃残羹冷饭。至于别的不够品级的,也都各自找合适的地方吃饭去了。只要在这皇宫内苑适应上两个月,就都能找到吃食。各有各的门路,用不着为他们担心。

不多时,李泰两兄弟吃过午饭。李承乾一副酒足饭饱的样子趴在身前的三腿红木隐几上,懒洋洋的说道:“四弟,这野菜你是听谁说可以食用的?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宫里面怎么不采买回来呢?”

“你真是不知民间疾苦,和阿斗的‘乐不思蜀’一样。”李泰给他一个白眼,指着案几上所剩无几的野菜说道:“知道为什么叫野菜吗?因为这些东西在山野之外四处可见,不值钱的东西。”

“哦,我还以为是金贵的东西呢?”

锦衣玉食的李承乾不知道这些并不为奇,这个时代讲究君子远庖厨,贵族男人不认识野菜是很正常的。

李泰趁机教育李承乾:“金贵,的确金贵,百姓靠它活着呢。民间有句话‘糠菜半年粮’,所谓的‘菜’就是指这些山野之菜,在他们眼里,这不是菜肴,而是粮食。一件老小就依靠着这些东西糊口。他们一年的收成也就够吃用半年,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全靠这些东西活下去。它代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性命,代表着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大哥,你说这东西金贵吗?”

李承乾愣住了,半响才回过味来,站起身来对李泰深施一礼,说道:“受教了,大哥明白你的苦心,我一定会帮助父皇治理好国家,将来让百姓把野菜当成菜肴,而不是主食。”

说完,长叹一口气,有道:“三弟李恪和我说过,他说我心智不如你,以往我还不服气,今天我明白了,你强我太多。”

此时的李承乾还是个一心为国的太子,而不是那个整天嬉戏无度,暴虐无理的太宗嫡长子。

………………

今日第一更,第二更在晚上,谢谢大家的支持

xs xs

第一第四十七章 大闹弘文馆

没过多久时间,李承乾身边的内侍小林子就开始提醒李承乾,到了该去弘文馆的时候了。xs)

小林子本名林远,跟在李承乾身边也有些年头了,小林子这个称呼还是李泰叫出来的,或许是感觉小林子三个字比较上口,李承乾也就学着李泰叫出来了,渐渐的大家也都这么称呼他了

听到小林子的提醒,李承乾心底呻吟一声,起身就要离去,在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时候,忽然回过头来对李泰说道:“四弟,你有多久没去弘文馆了?”

“这个……。”李泰只去过一次,还是认路去了,让他怎么好意思说出口:“你管那么多做什么,赶紧去弘文馆读你的书好了。”

李承乾嘿嘿一笑:“你也和我一起去吧,多读点书有好处,就当散心了,顺便体验下我的痛苦。”

李泰不想去弘文馆,又架不住李承乾的死磨硬泡,加上长孙皇后不在,也实在没什么可做的,叫上文昊、文宣两个内侍,跟随李承乾出了梧桐苑。

一路走来,春风拂面,绿草茵茵,深红色古朴的宫墙,深青色砖石铺就的路面,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宫女垂首静立在路边。Xs)以至于李泰流连于景色之中,招来李承乾连串的催促。

“快走,快走,迟了会挨先生的板子的!”看来李承乾不止一次被戒尺责罚过。

从广运门出东宫,沿着宫城外墙向西走,从长乐门进太极宫,再穿过恭礼门就能看到门下省了,唐朝的弘文馆就设立在门下省的东面。

李泰二人来到弘文馆已经晚了,琅琅的读书声飘荡在这座古朴院落的上空。弘文馆学士的人数不定,六品以上称学士,六品以下称直学士,是李世民用来招募天下有才之人的,也顺便教授下公卿大夫子弟,也就是说全是高官家的孩子,三品以上才能来这里读书。李泰和李承乾算是这里最高的高官子弟了。

二人把臂进屋,引起了这些勋贵子弟的好奇,他们都认识太子李承乾,对久居宫苑内,不出来走动的李泰却是全然陌生的。有聪明的,看到李泰和太子之间的亲密样,对李泰的身份也就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很巧的是这刻正是孔颖达在讲述《论语》。也许是看出李泰拖了太子的后腿,出奇的没有责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