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1/4页)

很难想象,这样的话会从豪气干云的晁天王嘴里听见。天王究竟在梁山过的是什么日子呀?

“天王您什么也别说了,你一直住,住到你高兴为止。而且你也不是什么客,我也不是什么主,那是咱们兄弟的家。以后你还是我大哥,我过段时间就要成立一支新军,完全交给哥哥。到时候我们兄弟并肩驰骋疆场,留名史册岂不是好?”对于武松的话,晁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映,他已经被宋江忽悠麻木了。武松也没有过于在意他的表情,日久见人心。

回道曾头市的众人显然是受到了盛大的欢迎,以至于在城门外展开一场套马娱乐。(凌震放鞭炮放的、马惊了)要说凌震、黄信、秦明等朝廷降将一开始还是时世所逼的话,那么现在他们都非常庆幸自己被逼到这一步。兵破西夏大军、奇袭凤翔兵营、绝地反击战、兵围西夏平西俯、随便那一样拿出来都够载入史册的了。跟着这样的将军,是每个士兵梦寐以求的事情。雪国耻、仰国威、热血男儿征战沙场,这才算是没有白活一场!!

郑天寿、曹正、高顺、孙二娘、顾大嫂等留守众将一字排开,自看到武松的身影起就开始喊:“恭贺大将军得胜回归——、恭贺大将军得胜回归……”语言虽然单调,但是那崇拜的眼神和火热的漏*点呐喊却可以拟补一切不足。

“诸位将军辛苦了——,没有你们固守家园,我们将士那能安心作战呀?”这是武松看到他们的第一句话。一句话就把所有人感动的热泪盈眶,这里是没有上战场,但是其中的危险更胜于战场呀!

一行兄弟一路喧闹的走进曾头市,经过高顺的简单述说,武松才知道自己走后,这里所发生的事。首先、宋江以犒赏为名想要把曾头市的所有将士掉回梁山,其次又来所要长弓的制作方法,但是均未得逞。最后又以送酒肉为名,想要借机进入曾头市探察,可是没有想到高顺等人是一点面子都没有给,所有物品只润许送到城门下,多一步都不让往里进。要不是晁盖从中阻拦,恐怕宋江早就派兵打过来了。

武松这才恍然,怪不得宋江他们没有坚持要过来那!原来这里还有一层原因。不过这种事早在武松的意料当中了,并不怎么出奇。次日晁盖一封书信发往梁山,言名自己要在曾头市以养天年,梁山头把交谊直接就让给宋江了。

没过几日,宋江率领麾下全部头领来到曾头市外,跪地苦苦哀求晁盖回山。晁盖早已明白他的伎俩,又怎么会理他?果然他苦劝几日无果后,表明梁山头把交谊虚席以待,晁盖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都是大头领。宋江在捞足名声之后,终于在众头领的“苦劝”之下返回梁山。自此梁山众将分道扬镳,各侍其主。

第一第七十九章 黄金旌旗

西夏诸部人马再得到武松坐镇山东后,居然不敢来犯。南下有渭水天险相阻,只能向西侧扩大战果,辽国除了久战不下的山东,已经占有了淮水以北的全部领土。北方领土只留下京东东路与南方相连,其余领土全部沦陷。北方华夏儿女因为无能的朝廷,只能在异族的铁蹄下苟延残喘。这是一个乱世的年代。

公元1111年2月、曾头市内,武松召开了第一次的正式全体会议,并且在大会上正式嘉奖有功的将领。奖励很实在,卓越战功赐赏金银万两,混体描金旌旗一面,上用金线绣有一个大大的胜字。其次是金银五千两,银色旌旗一面,再次只有金银而无旌旗。不出武松的意料,众位将士果然对武松设计的旌旗喜爱异常,甚至大大超越了对金银的喜爱。得到旌旗的沾沾自满,没有得到的暗自叫劲,一定要在下次得到金色旌旗。

武松站在高台上高声说道:“旌旗、战旗!只有最勇敢的战士才配拥有旌旗。你们都是最勇敢的战士,在我心里你们远比黄金珍贵,你们已经用你们的鲜血证明了这一点。但是还不够,正因为你们是最勇猛的战士,所以我要你们把这象征勇武的黄金旌旗插满整个蓝天覆盖的地方。举起你们的武器,告诉我、你们有没有这个信心?”

“有——、有——、有——!!!万岁——、万岁——、万岁——!”激动异常的将士们甚至喊出了大逆不道的口号,可是谁还在意这个?每个人都陶醉在武松的漏*点演讲里。

并且正式成立五部、战斗部、后勤部、器械部、政策部、谋略部、除了战斗部人员鼎盛之外,其他部门全部缺乏人才,甚至有的部门只是象征意义的被武松塞进去一个人。至于在西夏为了制造混乱而幸存下来的战士们,则一率被武松升为百人队长,并每人赏赐一面小号的银色三角旌旗以示其勇武。经过左右思量,武松决定把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