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 (第1/4页)

张雷接过信件一看,却发现果然是大事,因为和满清有关。

崇祯九年五月三十rì,请太宗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六月二十七rì,阿济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县北)。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拒战,兵败而死,明军退保昌平(今běi jīng昌平),清兵再侵居庸、昌平北路。大同总兵王朴驰援,击斩一千一百零四人,俘获一百四十三人。

七月初,京师戒严。崇祯帝急令内臣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几天后,又命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五rì,清兵会于京畿延庆入居庸关,十七rì,清兵自天寿山后突现昌平城下,攻昌平城。降人内应,清兵陷昌平,明总兵巢丕昌降,户部主事王桂、赵悦,判官王禹佐、胡惟弘等被杀。

京城禁卫军加上张雷的全部兵力,又有唐王聿键起兵勤王,才算是解除了这一次的危机,尽管那时候张雷并不在京城,但是这一战在罗德曼的领导之下打得非常漂亮。这也是这一次在张雷和温体仁中间崇祯选择了张雷的缘故。虽然看到了张雷的强大力量可能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但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崇祯却是不得不依靠张雷。

而张雷接到的消息却是,清兵在明军这里没有得到好处,竟然调兵开始攻打朝鲜。

在真实历史上,清朝的军队是在攻下了明帝国的京城之后再前往朝鲜的,但是现在却是因为张雷军队的抵抗而将这一行动给提前了。

根据记载,崇祯十年正月,清太宗皇太极亲征朝鲜,责其渝盟助明之罪。清军势如破竹连克义州、安州,直逼都城平壤。朝鲜国王李宗惧,率长子及百官遁南汉山,令次子携眷属避于江华岛,向明求援。明命总兵陈洪范调各镇舟师赴援。清军渡汉江,直抵南汉城西驻营。清太宗遣使谕降。未几,李倧知江华岛陷,援兵皆败,二月乃献上敕印,降于清。三月,明军出海。越数rì,才知属国朝鲜已降清。

而如今,朝鲜半岛早已经是张雷看中的地盘,怎么会允许他人染指?在得到清军即将进攻朝鲜的消息之后,他马上就和朝鲜人民一起同仇敌忾了。

看完了书信,默默地将它们全部在烛火上点燃烧了,站在旁边的碧瑶很是细心,见他变了脸sè,便问道:“是不是有什么事?”

张雷说道:“是啊,外面又开始打战了,不过没关系,走吧走吧,吃饭去。”他并没有说明是什么事情。

一起开开心心地过了年,张雷一心牵挂着清军的动向,终于在正月十五刚过便告诉了夫人们,自己即将启程前往北方。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战孔有德(1)

() 正月十五过了,就算是chūn天了,张雷带着自己的近身侍卫一路踏着还没有完全融化的积雪,继续顶着凛冽的寒风北上,先是到了香河,然后到了开平,沿着长城来到了山海关。

山海关古称榆关,也作渝关,又名临闾关,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张雷他们来到这里,已经过去很多天了,路上他时时关注着满清的动向,而北方的四海镖局的全部人力也已经调动了起来,作为探子专门为张雷搜集关于满清的第一手资料。

当他们来到山海关的时候,秦洛风的船只已经在那里等候了,看到张雷他们过来,赶紧将一行人给迎接到了船上面去。

看着因为常年经受着海风捶打的战士们的脸颊都已经冻得通红了,张雷心中也是十分感动,对船上的所有的人包括水手都进行了一一慰问。

秦洛风的任务就是来接张雷他们的,现在任务完成了,便带着大家一路往东江镇的方向而去。

东江镇也就是皮岛。

皮岛,在鸭绿江口东之西朝鲜湾,也称东江。皮岛东西15里,南北10里,岛屿基本不生草木,并不算大。但是,皮岛位于辽东、朝鲜、后金之间,北岸海面80里即抵后金界,其东北海即朝鲜,东江和鸭绿江的獐子岛、鹿岛构成鼎足之势,地理位置位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的中间,号称孔道,位置十分重要。毛文龙作为根据地后,再招纳汉人,声势渐盛。明朝特别为他设立一个军区,叫作东江镇,升毛文龙为总兵。

毛文龙是明朝正式任命的东江总兵,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有个大名鼎鼎的假太后毛东珠,这个毛东珠就是毛文龙的女儿。

船上,秦洛风向张雷汇报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