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 (第1/4页)

⒙甑那榭鲈趺囱�耍俊�

“情绪有些不稳定,你好好照顾他吧,让他放心,打仗的事情就交给我吧,咱们大清朝打仗还从来就没有怕过谁,这张雷他就算是再嚣张也是个半路出家的家伙,靠着点火器先进才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算了不说了,你进去看着吧。”多尔衮也不愿意说太多,于是嘱咐了硕塞之后便走了。

硕塞进去之后,皇太极朝他找了招手,说道:“你过来。”

硕塞来到皇太极的床边跪下来,整个身体看起来比床就高出来一个头,他说道:“皇阿玛不用担心,过不了多久就会好起来的,皇叔也是个打仗的人才,他肯定能够应付眼前的局面的。”

“这个我都知道,你就不用说这么多了,咱们父子两个,来说说话吧。你的大哥,豪格,还有你的四哥,都是死在这个张雷的手上,而你的二哥和三哥又走得早,朕的儿子里面,你是做大的一个了。”皇太极说。

硕塞摸不清楚皇太极到底要说什么,也不敢随便说话,只能接口说道:“嗯,是。”

皇太极又说:“你出生之后没过多久,你的母亲就离开你了(被赐给大臣为妻),不过你也争气,也能够看得出来,你和你的那些哥哥一样,对于打战很有天赋,这让朕很是欣慰。咱们是靠着战马打天下,作为一个旗人,必然要有强大的战斗力。但是治理国家不一样,治理国家不仅仅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够行得通的。朕给你说个故事吧。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yīn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刘邦问道:‘像我自己一样的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你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并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后所能达到的。’”

“这就是《史记淮yīn侯列传》里面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典故。”硕塞说道,作为皇室宗亲,必然饱读诗书,这些自然是知道的。

皇太极说道:“没错,所以说,你们打战都很厉害,这一点朕很欣慰,但是治理国家,统帅将领的本事,是从娘胎里面带出来的,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你知道朕和你说这些话意味着什么吗?”

硕塞摇了摇头,说道:“儿臣不知。”现在这个情况,就算是知道也不敢说。

皇太极看了他一眼,说道:“你有一点朕很是欣赏,你知道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说,这个本事在以后会给你带来好运的。好了,你去帮朕拿笔和纸来,还有朕的印章。”

“嗯。”皇太极要做什么硕塞似乎隐隐约约能够猜到一些什么,但是却不敢确定,只能够听从皇太极的吩咐去拿了笔墨纸砚来,在床上帮他摆了一张小桌子,然后便去磨墨。

等墨磨好了,皇太极便让他出去,然后再写了一些东西,过了小半个时辰才让他进去。笔墨纸砚还在,只不过皇太极写的东西却藏起来了。

“拿下去吧,然后出去,朕有些困乏了。”皇太极说。

于是硕塞就出去了,却意外地遇到了多尔衮,他不由得问道:“皇叔,你怎么还没回去吗?”

多尔衮说道:“回去了,刚刚又过来了,想要和皇兄商量一些事情。”

硕塞说道:“皇叔要商量的事情很重要吗?皇阿玛刚刚才睡下,他现在情绪好像不太稳定,如果可以的话还是等皇阿玛睡醒过来之后再说吧。”

“看来也只好这样了,那等皇兄醒过来的时候你派人到我那里去告诉我一声吧。”多尔衮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来的还真不是时候。

硕塞说道:“麻烦皇叔白跑一趟了,还有,外面打仗的事情还多多拜托皇叔了,等皇阿玛好些了之后皇叔就不会这样幸苦了。”

“行了行了,那些事情都是细枝末节,不足为道,这大清不还有我们的一份么?为皇上分忧是我们做臣子的责任。”多尔衮说道。(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