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部分 (第1/4页)

好吧,战争贩子就战争贩子,他问心无愧。

总有一天,他会证明给世界看,他李安生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

不过,对俄作战,效果还是有的,最起码列强的猫爪没有了。

否则的话,今日交涉,明日逼迫,每天都有事端,列强将民国政府当成了烂泥,想踩就踩。

而中国对俄国宣战后,连一直不安分的日本也消停了下来,不敢过多的刺激东北军。

小日本鬼子,来啊,来就痛揍你。

李安生后世可是个小愤青,对日本恨之入骨,恨不得将日本彻底踏平,哪里能够容许日本趁火打劫。

东北军就像个刺猬,谁来都要狠狠扎,这势头吓住了列强各国,不敢轻易欺辱中国。

这跟人之常情没什么两样,人善被人欺,过度的软弱只会招致进一步的变本加厉的凌辱。

蔡锷也很认同,他是个主张对外强硬的爱国将领,甚至提出了军国民主义的主张。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蔡锷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华的途径。1902年2月,他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丁他的救国救民主张。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

他断言:“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那么,怎样实行“军国民主义”呢?蔡锷认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

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未能做出回答。

当时,国内正掀起编练新军、改革军制的热潮,把练兵作为救国的“第一要义”。而蔡锷等爱国青年则认为尚武不仅需要刀剑,而且更需要精神,御侮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国魂。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这种主张,与单纯依靠改革军制以求强兵御侮的思想相比,显然视野更广阔、更深远。

蔡锷未能诠释的“国魂”,在李安生这里却有了全盘的回答,那就是国之魂魄,民族脊梁。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这种国魂首先体现在了军队身上。

在任何情况下,军队都要无条件的服从,民族危亡,要冲在第一线。

这次的对俄战争,既是对军队的考验,也是对国魂的锤炼。

中国人永远都要争国格,不惜一战,不惜将民族命运寄托在万丈深渊之上。

恐怕至今俄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华民国初建,就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而且还有这个能力。

蔡锷由衷的感慨,当初在云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热血沸腾,各方将士都来请愿,要求北上作战,让他很是触动。

李安生将中国带入了战争,但是,他对中国还是有功绩的,这点应该承认。

没有这次战争,中国的政局将发生很微妙的变化,让人无法找到方向,而现在各方携手,众志成城,一致投入到战争中来,也是个难得的机遇。

“五省边防计划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等对俄战争结束后,就立即着手组建云南军区,而且是大军区,将来,不仅要驻防五省,还要承担将民主传播到中南半岛的重任。”

蔡锷暗暗心惊,李安生居然对中俄战争如此乐观,乐观到对俄战争胜利后,还能立即在西南边境对英法等国强硬。

不过李安生的风格的确如此,倾向于打出中国的一片新天地。

解放中南半岛?

安南、缅甸、暹罗等地?

蔡锷热血沸腾起来,中**人,以保卫国土为要务,但何尝没有开疆拓土的宿愿?

更何况,那些土地自古便是中国的一部分,或是臣属。

他不知道李安生跟他说这些是何用意,但是他还是感到振奋,李安生这样的强势人物说出来的话都是有意向的,正如当初提出对俄战争一样。

云南大军区么?

很好。

中国现在有六大军区,东北军控制之下的库伦军区与东北军区,中央政府控制的直隶军区与西北军区,两江控制的南京军区,以及革命党人控制的武汉军区。

在这样奇怪的格局之下,五省边防计划给忽视掉,很正常,毕竟云南没有实现大军区的可能。

除非武力征伐,但是这更加的不现实。

蔡锷虽然内心谨慎,但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