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 (第1/4页)

“这我知道。”林义哲冷笑了一声,“此处我早有准备,只是未见其有所动作而已。想是他们识得厉害,再不敢了。”

对于迎娶额绫进门,林义哲一开始是做好了准备的,如果清流为他娶番女一事大做文章,他便狠狠的予以回击,但让他奇怪的是,从他娶了额绫办过喜事之后,清流方面竟然一直没有任何动静,仿佛这件事完全没有发生一样,曾令他奇怪了好一阵。

林义哲认为,应该是清流们意识到自己有两宫皇太后作为保护伞,难以动摇的缘故。因为之前清流们组织的对自己的参劾不但通通失败,而且使得参劾者全都被狠狠的修理了,他理所当然的认为,清流们识得厉害,害怕了的缘故。

徐润猜到了林义哲的想法,摇头道:“大人此言差矣,依老朽看来,彼等之所以隐忍不发,不是不敢为,而是他们在等待一击致死的机会!”

“一击致死的机会?”林义哲皱眉道,“只不过是迎娶番女而已,如何能致我于死地?”

“大人切莫小瞧了士林清议的厉害,这口诛笔伐,亦可杀人于无形。”徐润道,“须知大人迎娶番女,可是在姑母病重期间啊!”

“这又如何?”林义哲奇道,“我娶亲乃是奉了姑父之命,为姑妈冲喜,与孝道丝毫无亏,他们有什么可说的?”

二百六十七章汹涌头潮

“大人怎生忘了,那些人无风也要起三尺浪的!”徐润道,“大人须知,您自小是由姑父姑母抚养成人,沈大人和老夫人便等于是大人的父母,老夫人若是故去,他们是一定会在这上面做文章的!大人此前写的《西国孝歌略论》,已经把这‘孝’字和自己贴得极死,他们必当会以这‘孝’字,还回来对付大人!比如他们说大人于慈亲病重期间娶妾,有违孝道,这折子一上,便会引爆士论的!太后见了这样的折子,就是有心回护大人,只怕也极是难为也!若说一击必死的机会,这便是一个了!”

听了徐润的解释,林义哲这才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双眉不由得紧皱起来。

“可恶!”

“大人可知,言官风闻言事,上奏是不需明辨实情的!他们若是有意混淆是非,明知姑母并非慈亲,却故意这么说,并且夸大其词,以收骇人听闻之效,中枢不知详情,定会认为大人有违孝道,重谴若下,今后即便是知道有误,碍于颜面,也是不会改正的。”徐润接着说道,“若到那时,一切便不可挽回了。”

“先生说的是,这块儿我的确是忽略了。”林义哲知道徐润所言非虚,心中震惊之余,立刻开始思考起对策来。

熟悉历史的林义哲知道,清末言官上折参劾,有个独特的现象,便是官员们不在意参劾的事件是否准确,却看重参劾的内容是否惊世骇俗、振聋发聩、出人意料,以此在朝议中产生轰动效应。为此一些无耻的言官不惜使用编造、夸大等手段。私下里,清流文人们还会评价、讨论哪篇弹劾的故事最为离奇惊人。在甲午战争时,清流领袖翁同龢就曾对一篇弹劾老对头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自甘当日本人驸马的荒诞不经的奏折大感兴趣,称其写得“绝妙”!

倘若编造的故事过于离奇,导致君主震怒,乃至获罪罢官,获罪的言官非但不会以此为耻,反而会十分骄傲,以此标榜自己“敢于直谏”、“强项”。清流士子一流也会将其作为榜样,称之为“佳话”,广为传颂。这样一来,本来是为了杜绝行政失误而设立的监察弹劾制度,因为弹劾者只需为自己的言论承担有限的责任,已经沦落变异到政治攻击的工具!

“先生以为,现在是否便要预留地步?”林义哲想了想,问道。

“必须得预留地步。”徐润直截了当的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人可在给中枢言明台地番情的折中加入迎娶番女一事,就说此事一是为安抚番民之心,二为给姑母冲喜,如此忠孝两全之事,中枢必然不会说什么。日后老夫人一旦归去,若是有人趁机以此弹劾大人,大人便可以此回复,化解舆情。”

“先生所言甚是,”林义哲听到徐润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都是准备给中枢上折子“立此存照”,心下略定,“我今日便拟这道折子,拟完还请先生为我润色一番。”

“这个自然。”徐润想了想,又道,“为赶时间,大人只消将番地情形详细写出便是,这迎娶番女的缘由,老朽来写好了。”

“如此更好!”林义哲心中一块大石落地,二人计议已定,便立刻各自回房开始拟起折子来。

此时已是入夜,月明星稀,忽而不知从哪里飘来大片乌云,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