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 (第1/4页)

“就这样儿,还来军前效力,让倭寇瞧见,还真当咱们大清国没人了!”一位营官笑了起来。

听了他的话,周围的盛军士兵们也都大笑起来。

卫汝贵和盛军官兵们所大大鄙视的这位御史,名叫甘礼良,是原山东监察道御史,在日军入侵台湾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同治皇帝下令林义哲“夺情起复”,出任福建巡抚及会办台湾事务大臣。而旨意一下,原本曾随同山东巡抚丁宝桢一道参劾过林义哲的甘礼良便迫不及待的上书反对,结果两宫皇太后大怒,将其一撸到底,“发往军前效力”,“不得以台费冲抵”,把他发配到了盛军这里。

卫汝贵作为盛军的一个小小统领,和林义哲从未有过什么交集,但听说过林义哲和顶头上司李鸿章关系很好,是以天然的对林义哲报有一定的好感。而对于这位满肚子坏水背后捅林义哲刀子的御史,生性憨直的卫汝贵有一种从骨子里的排斥,是以这位御史被发配到自己这里后,卫汝贵就从来没给过他好果子吃。

甘礼良在盛军里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为大兵们洗裤头(此是明时旧制,清承明制沿袭下来,对平日里在文官眼中被当狗看的武夫们来说,这是唯一能够报复这帮文官的地方),对此这位御史一直引为奇耻大辱,私下里经常放出“他日必有以报之”的话来。这些话传到卫汝贵的耳中,更增加了他对此人的厌恶。

现在听到这个人竟然要死了,卫汝贵竟然有一种解脱的感觉。

当卫汝贵等人来到甘礼良面前时,甘礼良刚刚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看着惊恐之色已然永远的凝固在了脸上的甘礼良,卫汝贵摇了摇头,皱着眉重重的啐了一口。

“真他娘的晦气!”他有些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赶紧的,扔到海里去!”

很快,几名盛军士兵将用粗布裹起来的甘礼良尸体扔进了大海。

“操,你个短命鬼,才给军爷洗了几天的衣服啊——早知道多让你洗几回了!”一名盛军士兵看着慢慢沉入海中的甘礼良尸体,有些不甘心的说道,又引来周围的同袍们阵阵笑声。

过不多时,一艘军舰出现在了运兵船队的前方,看到是飘扬着龙旗的中国军舰,甲板上的中国士兵们忍不住大声的欢呼起来。

和中国运兵船队有惊无险的遭遇不同,差不多与此同时,他们的敌人——从长崎出发的第三批日军运兵船队,正上演着一幕别开生面的悲喜剧。

1874年7月5日,台湾,鸡笼港。

此时的鸡笼港外,风平浪静,一派宁静祥和之意,几艘渔船正在港外徘徊,一艘法国商船刚刚驶出港内。台南地区的烽火,并没有影响到这里。

而到了中午时分,海雾渐渐升腾起来,突然间,远处出现了一艘明显是远道而来而且行动方式古怪的轮船来。

由于出现了海雾,海面的能见度开始下降,正在捕鱼作业的中国渔船和驶向外海的法国商船,都没有能够注意到这艘新出现的船只。

如果能见度好一些的话,人们就会发现,这艘船的桅杆上,飘扬着醒目的太阳旗!

很快,又有四艘差不多的轮船出现了。11时,5艘日本军舰会合为一队。

鸡笼位于台湾岛的北部,城市入口处,是一个天然形成的避风港湾,海湾两侧大都是绝壁耸立,地形极为险要,利用突出在港湾里的海角绝壁,以及沿岸的浅水区,几乎全港处处都是可以扼守布防的要地。鸡笼港的一些险要位置,自古就设有炮台,但是装备的火炮型号老旧,基本无用。王凯泰出任福建巡抚后,在鸡笼港四周山崖上修筑了6座碉堡,并在港池内侧的一处容易登陆的低地上修建了一座炮台,这座属于旧堡垒式的炮台,对海共开有5个炮口,安装1门190毫米“威斯窝斯”六角前膛炮,4门160毫米“法华士”前膛炮,各炮口都额外加有装甲防护,这座炮台旁边就是从海边通向鸡笼煤矿的道路。

林义哲到达台湾抚番后,在此基础上又在港湾内的要冲白米甕、仙洞鼻新建2座炮台,并在王凯泰修筑的大炮台旁,挑中一座旧式土炮台加以扩建。

从整体上来说,装有5门火炮的炮台正当港湾要冲,而且火力猛、射程远,是整个鸡笼港炮台群的主力。林义哲新修的3座炮台中,实际只有在古炮台上改建的那座规模初具,装备有3门船政淘汰下来的190毫米“威斯窝斯”六角前膛炮,其余两座都还尚未完工,因而尽管鸡笼港天然形势极好,但守御的实力其实极为有限。

而此时的鸡笼港守军还不会想到,他们将要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