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的方法。

刘璈的心情随着他的举动而松缓下来,他的目光越过苍鹰落在路灯斜脖上,再也不像先前那样的感到难受了。

这只木鹰,又让他破解掉了这间牢房的风水杀局!

外面的灯,从牢房内看去,便好象直起身体却弯着脖子的蛇。而且吸纳了周围的煞气,因此对人造成的危害就更大。

所谓的“形外而诸内”,那个灯看起来好象蛇,于是刘璈便在窗台上摆放一只鹰来克制它。风水学上,称之为“呼形唤像’”。

想到对手的杀着已破,刘璈又禁不住有些得意。

堪舆一术,太过玄妙,很难用常理来进行揣度。他在左宗棠麾下时,有一次租住宅子,有一宅子称是凶宅,无人敢住。刘璈好奇前去查看,发现宅子对面是府衙,府衙门口立有一对石狮,十分威猛,让住在对面感觉煞气很重,是以住的人易为煞气所冲。刘璈喜好风水,又不好意思说动当地知府搬移石狮,于是便在正对着窗户的方向,吊了一包牛肉干,宅子的主人怪而问原因,刘璈笑称将狮子当狗养,“养熟”了也就好了。后来这宅子再住人果然无事。

此时的刘璈,忽然又想起远在西北的老上司左宗棠来。

在刘璈看来,那个抓自己下大牢的林义哲的所作所为,和左宗棠的手段何其相似!

和许多这个时代的文人一样,刘璈喜读《三国演义》,这本源出《三国志》但在被罗贯中妙笔润色之后方享誉中国的民间文学,充满了智谋和策略,真是教人百读不厌。里面的许多著名人物,不都是身处于或朋友或敌人的复杂关系中么?譬如吕布和刘备勉强算得朋友吧,纵然不是铁哥儿们,关系也该还过得去,如不然,他在狼狈之时,怎敢投奔徐州的刘备?可就是这样的朋友,却夺下徐州,反将刘备赶到了小沛栖身。刘备和曹操是敌人吧?可是他在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时候,毕竟还是曹操收留了他,在朝廷给他封了爵位,他也因此有幸和汉献帝攀上关系,从而名正言顺地作了“皇叔”……

左宗棠的发迹史,似乎也不难从《三国演义》当中寻见端倪!

欲成大事者,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左宗棠知道自己所处的困境,想是不会见死不救的吧?

刘璈叹息了一声,想起为了左宗棠而得罪了林义哲这么个厉害角色,心中不由得暗生悔意。他的目光再次转向窗口处,看到那只木鹰后,笃信风水的他象是从木鹰身上获得了力量,精神又变得好转了起来。

此时的刘璈,并不知道,任凭他风水之术再厉害,也已经改变不了他的命运了。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刘璈这个混帐!欺君罔上,简直死有余辜!”同治皇帝怒吼着,将手中的奏折猛地丢了出去。

翁同龢看到“啪”一声摔到青色金砖地面上的那份奏折是林义哲与闽浙总督李鹤年、福州将军文煜、船政大臣沈葆桢联名参劾台南知府刘璈的,犹豫了一下,还是上前将奏折捡了起来。

关于这份由军机处送来的折子的内容,他都已经看过了,当然也知道同治皇帝因何发怒。

在这份折子当中,林义哲参劾刘璈的罪名,“失地丧师,纵敌深入”、“欺上瞒下,诿过他人”、“贪墨军需,漫无布置”等,竟然多达十余款!而其中以“见死不救,任由周遭台民为日军屠戮”最为触目惊心,也最令同治皇帝震怒。

“拟旨,着将刘璈就地正法!不必解送来京!”同治皇帝大声道,一拳重重的捶在了桌子上,吓了翁同龢一跳。

“皇上息怒。”翁同龢强忍着骤然受到惊吓的心脏的不适,小心地说道,“臣以为,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什么?从长计议?……”同治皇帝愣了一下,但眼中怒色仍未平息。

翁同龢欲言又止,只是用眼角地余光扫了下周遭那些仍跪在地上的宫女太监们。

而同治皇帝则顺着翁同龢的目光往左右看了看,便开口道:“来,翁师傅,随朕去西暖阁说话。”话音方落,他已带头向养心殿西暖阁行去。

“翁师傅,这里现在只有朕和你师徒二人了,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将原本在西暖阁中侍候的几个宫女太监都寻了个由头打发出去后,同治皇帝这才重新开口。

“是,皇上。”翁同龢低头想了片刻,便神情凝重的抬头道:“老臣以为,此事恐有隐情……”

“林义哲奏本当中写的分明,人证俱在,还有什么隐情?”同治皇帝满面不解的望着翁同龢,“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