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部分 (第1/4页)

打开。

文祥看到两个礼品盒内装的东西,眼中略现出诧异之色。

一个礼品盒中装的,是林义哲现派人去京中自己岳父开的香团铺子分号中采购的香团,而另一个礼品盒当中装的,则是林义哲已然辑录完毕的《外国师船图表》和新写成的《万国公法概要》,在两本书的旁边,则是几个呈圆方形和花瓣形中间带有细缝并带有精美图案雕饰的大铜钱般的物件。

看到那两本书的书名,文祥在心里暗暗赞叹。

“叫鲲宇费心了,呵呵。”文祥笑着摆了摆手,示意林义哲将东西取出放到桌面上。

“不瞒鲲宇,这香团确是老少咸宜,我也很是喜欢,只是害怕过于甜腻,不敢多吃。”文祥看到仍显得拘谨的林义哲,微微一笑,取过一个香团,放入口中吃了起来。

“好吃,好吃。”文祥笑着对林义哲说道,“这么早将鲲宇叫起来,鲲宇想是还未用早膳吧?不妨也吃几个。”他说着,又拈起一个香团,吃了起来。

林义哲明白文祥的心意,心中感动,加上他肚子也的确有些饿了,便也取过香团吃了起来。

二人几个香团下肚,都感觉不那么拘谨了,室内的气氛也变得轻松了许多。

虽然知道林义哲送给自己这两本书的用意,但文祥并没有马上切入正题,而是和林义哲闲聊了起来。

“鲲宇学贯中西,对书画一道,想来亦是精通。”文祥指了指那幅挂于中堂之上的无名水墨山水图,笑着问道,“鲲宇适才看过此画,觉得如何?”

“回中堂,此画运笔雄健流畅,力透纸背,得天地之神韵,且意境深远,非大家不能为此画也。”林义哲答道。

“此画未有署名款识,鲲宇可识得,是出自谁家之手?”文祥接着问道。

“依晚辈来看,此画之作者,便是中堂大人您。”林义哲一边微笑着回答,一边仔细的观察着文祥的脸上表情。

刚才在看这幅画的时候,他已隐约猜到了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噢?你怎么能看出来,是我画的?”文祥听了林义哲的回答,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笑呵呵的反问了一句。

“此画描绘的,乃是贤士欲归隐山林之意。”林义哲道,“画中远处,桃源胜境已然在望,而贤士立于桥上遥望,却似有怅然之意。晚辈冒昧揣测,此画与中堂心境暗合,是以认为,此画乃是中堂亲笔。”

“你说的一点不差,此画确是为我所画。”文祥叹息了一声,“欲归隐山林久矣,而终不可得也……”

林义哲听出文祥话中的悲凉之意,蓦然体会到了此时文祥的心境。

是啊!如今国事艰危,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文祥一面要艰难的从高层推动着这个古老帝国前进,一面还要时刻应对保守势力的干扰和阻挠,可以说心力交瘁;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他,和中国许许多多的文人一样,一直希望能过上归隐泉林的隐士理想生活,但国家处于危难之中,又怎能容得他就此息肩?

其实以文祥的身份和地位,想要追求这样的生活并不难,但如果象他这样的人都去归隐了,那么国事将付诸何人?

“中堂言重了,待到国家自强之日,四海清平之时,中堂方可归隐泉林。而今却万万不可存此念。”林义哲诚恳地说道,“国家不可一日无中堂。”

“呵呵,我的心事,你看得倒是清楚。”文祥笑了笑,目光落在了盒子里两本书旁边的那几枚大铜钱一般的物件上。

“此是何物?”文祥拿起一枚来,放到手中仔细的看了起来。

文祥手中的这枚物件呈四圆瓣形,上面錾刻着溪水枯松的图案,并镏以金银,背面的图案则是松树上立着一只鹳鸟,在中间三角细缝的旁边,则刻有一行怪异的小字。

“此乃是倭人长刀的护手,皆以精铜制成,饰以金银,很是雅致。”林义哲答道,“此次闽台之役,击杀之倭兵中,武士甚多,其佩刀多在战斗之中为我军击断,这些护手,便是从折断之倭刀上取下,晚辈特取了几枚精美的,献于中堂,以为文房镇纸之用。”

“原来如此,我说怎么看着这物事这等眼熟。”文祥把玩着手中的日本刀护手,想象着战斗的激烈,不由得心惊不已。

“此次驱除倭寇,你的功劳不小。皇上已然封你一等男爵,足见器重。”文祥说道,“仗虽然是咱们打赢了,但事情现在还没有完。昨日总署得报,日本辅臣大久保利通已然来京,要与我国和谈。士林闻之大哗,皆不欲与其和谈,欲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