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 (第1/4页)

“……予于初次升行之登车往游。唯见铁路两旁观者云集,欲搭乘者繁杂不可计数,觉客车实不敷所用。火车为华人素所未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先闻摇铃之声,盖示众人已必就位,不可再登车上。坐车者尽面带喜色,旁观亦皆喝彩,注目凝视,顷刻间车便疾驶,身觉遥遥如悬旌矣。……”

英国《每日电讯报》:当中国人不再畏惧万顷波涛:

“……受阅舰队排成了长长的一列,舰上飘扬着巨大的红色飞龙旗帜。这些龙旗是清帝国的海军旗,现在它们起着国旗的作用,一共40余艘军舰——它们包括清帝国皇家海军的16艘军舰和前来参阅的西方国家军舰——于1874年11月22日集结在天津大沽口,庆祝清帝国慈禧皇太后的40岁生日。”

“中国海军共有12艘军舰和4艘从日本俘虏的军舰接受检阅,他们的名字显示出一个强大帝国的自信:‘福靖’号,‘建靖’号、‘威远’号,‘澄庆’号,‘驭远’号,‘横海’号,‘康济’号和‘龙骧’号。这场壮观且带有威慑力的阅舰式既是给友好国家也是给非友好国家看的,让他们了解大清帝国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如此庞大舰队的集结并不需要从保卫琉球以及帝国其他海运线的分舰队中抽调一艘船只。”

“战胜日本带来的狂热席卷了整个中国。有的外国报纸这样写道,‘如果哪位中国人在看到如此壮丽和令人激动的情景时无动于衷,那他显然不是爱国者,也不是真正的帝国臣民。’”

“这场阅舰式所在的海峡挤满了载有皮肤被晒黑的观光者的小船,这些小船在巨大的战舰之间穿梭。只有当皇家游艇‘永清’号驶过来时,这些观光船才会自动让出一条通道上。这艘名叫‘永清’号的轮船原来是属于招商局公司的,现在被用来当作皇家游艇。皇家游艇上载有两位皇太后,两位亲王,恭亲王和醇亲王,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皇家游艇上没有出现帝国大皇帝的身影。他本来应该是来代表他的母亲检阅的。有消息说,大皇帝本人因为身体不舒服的关系,而且被庆典的其他活动搞得很累,所以他只能待在岸上的行宫里用望远镜观看这场盛大的阅舰式。”

“按照传统,在加冕和其他国家庆典时候都要举行阅舰式,这一次皇太后的生日庆典也是这样,西方国家在亚洲的各支舰队都受到了邀请来参加中国海军的第一次阅舰式。中国海军在这一次对抗日本的战争中拯救了国家。但在受邀舰队当中,我们仍然能看到日本军舰的身影。……经过两次激烈的海战,现在的日本海军只剩下了一个可悲的空壳子。对海军军备负责的日本国防部的部长和文官们对这个事实感到如此尴尬,以至于他们对阅舰式这件事情三缄其口,希望没人会注意到本周庆典中日本海军角色的出现。”

“我曾就日本海军是否举行阅舰式进行过采访,一位最近刚完成值勤任务的日本海军的舰长说,日本的国防部已经明确任何人都不得在公开场合对此事发表评论。他说,‘否则就太尴尬了。我们的军舰本来就不多,有的那几艘都被中国人俘虏了。国内只剩下了几艘可怜的小船,要搞一场有看头的阅舰式太难了。硬要搞一场阅舰式只能让日本丢丑。’我问他日本海军如果真要搞阅舰式会是什么样子,他说,‘因为军舰数量缩减得如此厉害,日本正在努力想办法,我们最新的一艘船是从美国购买的一艘杆雷艇……’。他的话语里表现出了难言的沮丧。”

第三百九十九章胡雪岩VS席正甫

“可惜皇帝不在这里。”慈禧太后坐于“永清”号游艇的宝座之上,望着受阅的庞大舰队,叹息了一声,“这等海上盛景,可养人胸中浩荡之气,百年罕遇,错过了实在是可惜。”

听到慈禧太后的叹息声,慈安太后明白她的心意,安慰她道:“妹妹莫要心焦,皇帝只是这一阵子身子不适,错过了不打紧,毕竟,这阅舰式,也不是就兴办这一次的。”

听了慈安太后的话,慈禧太后想起仍在病中的儿子,对儿子的担心压过了他缺席阅舰式所带来的不快。

同治皇帝本来也是要参加这阅舰大典的,但没曾想在阅舰式举行的前一天,同治皇帝突然晕厥,虽经太医抢救醒转,但“体虚乏力”,“不能行走”,无法参加阅舰式,是以临时改为由恭亲王和醇亲王参加。

“咱们水师里边,最大的那一艘,便是铁甲舰么?”慈禧太后指着中国海军阵列当中的一艘甚为高大显眼的黑色军舰,转头向恭亲王问道。

“回皇太后的话,此舰正是铁甲舰。”恭亲王答道,“该舰乃是我水师掳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