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 (第1/4页)

“大人,尚泰王殿下派官来请,大典就要开始了。”贝锦泉正在琢磨来人是谁,一位亲随前来禀报道。

贝锦泉点了点头,带着属官们一起下了炮台。

不多时,更名大典正式开始,在震天的锣鼓和鞭炮声中,首里城的琉球王宫内,悬起了慈安太后御笔亲书的金匾“守礼天门”和慈禧太后御笔亲书的金匾“怀恩永固”,琉球国王尚泰率文武群臣焚香祭拜,然后从册封天使手中接过“琉球国王”镀金银印,摆祀于宗庙前,再请天使移步至港口,率全体大臣和百姓听天使宣旨。

当天使展开圣旨时,琉球国王尚泰率群臣山呼万岁,叩拜于地。

就在这一瞬间,大地安静了下来,只见人们纷纷跪倒,拜伏于地。好似一片行礼的波浪,向周围扩散开来。

看到这无比壮观的一幕,在场的外国人无不肃然起敬,他们不会象琉球君臣百姓和在琉球的中国人那样行跪拜礼,但也全都鞠躬九十度,以示敬意。

此时,在一处小山的山窝处,几个身穿日本人服色的男人,却站在一块大石之后,不住的张望着,并没有跪下。

这些人的眼睛,只在参加观礼的中国舰长们身上转悠。

“那个站在刘步蟾旁边的人是谁?以前从未见过。”

“他的名字叫丁汝昌,安徽庐江人,现在是清国北洋舰队的新任统领。”

“他似乎不是海军出身,怎么会得到这样重要的官职?”

“听说他是李鸿章的同乡,而且以前曾经在内河水军任职过,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被李鸿章推荐担任北洋舰队的统领。”

“真是奇怪,清国海军并不是没有培养出来的新人才,为什么要一个只在内河水军干过的家伙来担任一支海军舰队的最高指挥官?”

“清国海军的军官大部分都是福建人,李鸿章可能是不想让外省的人染指他的舰队吧,所以才这样的做了安排。”

“清国果然还是和以前一样,哪怕是有了新式的军舰,管理这些军舰所使用的,还是老一套的办法。这样的舰队,只是一把钝刀。”

化装成日本商人的东乡平八郎冷冷地看了丁汝昌一眼,带着几个人走下了山坡。他现在急着要回到日本,向他所敬爱的西乡隆盛报告。

中国,上海,租界。

此时,在一间不大的公馆当中,胡雪岩正和一个人进行着密谈。

“我要请几位‘康白度’吃饭。”他一开口就说:“老陈,你替我开个单子看!”

“康白度”,即是买办,按照英文音译,中国人俗称“康白度”,在银行中是华籍职员的首脑,名义上只是管理帐目及一切杂务,其实凡与中国人的一切交涉,大至交接官场,小至雇用劳工,无不唯买办是问。而中国人上外国银行有业务接头,更非找买办不可。

他现在找的,便是和买办们极为熟识的一个人,名叫陈国华。

“胡先生,是左大人要借银子?”陈国华问道:“是不是为西征军饷的事?”

“不是!是我要跟他们借钱。”胡雪岩道。

听了胡雪岩的话,陈国华暗暗心惊,因为平时向外国银行借钱,十万二十万银两,只凭胡雪岩一句话,就可以借到。如今特为要请洋人吃饭,可见得数目不小。陈国华想了一下,拿出一本洋商行名簿,翻到“银行”这栏问道:“是不是几家都请?”

“分开来请。”胡雪岩道,“先请汇丰吧。”

“好,接下来是麦加利和有利吧!”陈国华提笔在手,毫不考虑地在几家银行上面一勾。

这也是胡雪岩意料之中,因为汇丰银行在陈国华是必不会少的,既有汇丰,便有麦加利与有利两家,因为这两家是英国银行,与汇丰的渊源较深。

但是,汇丰银行却并非纯然英国银行。它原名“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同治三年刨改总行于香港,资本定为500万元,由英国的怡和洋行、仁记洋行、美国的旗昌洋行,以及德国、中东的商人投资。华商亦有股份加入,陈国华即是其中之一,而且以此渊源,得以充任上海分行的买办。

香港上海银行的上海分行,较总行迟一年成立,派来的总经理名叫米尔林,是英国人,与陈国华是旧识,久知他干练可靠,且又是本行的投东,因而延览他出任买办。陈国华接事后第一个建议是“正名”,香港上海银行的名称,照英文原名直译,固无错误,但照中国的习惯,开店不管大小,总要取个吉利的名字,用地名,而且用两个地名作为银行的名称,令人有莫名其妙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