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页)

十七之后也一直立在原地,直到身后的阿昱终于忍不住凑上前,扯了扯他的衣袖,十七这才缓慢地抬起头来。

他愣愣地盯着眼前的石阶,

长宁殿外空荡荡的一片,而她不知何时,竟是早已拂袖离开。

赵清颜离开了,十七仍旧一脸怔忡。

十七的目光依稀还黏在不远处曲折幽深的长廊,似乎只要这样,他便还能望见那一抹逶迤的倩影。

阿昱狐疑顺着他的视线抬眸望去,自然是什么都没瞧见。

他暗自咕哝了几句,这个时候却又恍然回忆起,数月之前他们二人还在工棚一道儿充当苦力的时候,平阳公主特意留下十七,甚至还送十七一盒馨香软膏的那一幕。

当时阿昱自然而然地觉得十七与这个公主之前必定关系不浅,还忍不住羡慕了一下。可方才殿前这两人的这聊聊几句,客套生疏的一番谈话,似乎又不像是那么一回事儿……

------题外话------

今天有二更!

第028章 公主遇险(二更)

阿昱心下很是疑惑,但瞧见中郎将现下这脸色,他也不敢多问。

牢牢管住自己的嘴巴,等十七站在原地终于看够了,阿昱松了口气,这才跟在十七身后一道儿进了大殿。

**

道那赵黎自几月之前拿下淮南王早年占领的四个城池之后,准备向外继续扩张,这一次竟是把主意直接打在了北疆领土这块肥肉之上,意欲借此机会,趁胜追击,顺带一统北方。

赵黎忽然起了这样的心思,剿灭淮南叛党,鼓舞了士气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原来那淮南王虽说已被新上任的中郎将十七一件射死,也不知是哪里传来的消息,传闻淮南那边仍有同僚残党趁乱逃了出去,而后又有心怀不轨的邪魔歪教在一旁煽风点火,那些叛党竟一路逃去了北疆地带,意欲与其联手,迟早一雪前耻。

那少年天子,继承大典之后原本就野心勃勃。再加上心高气傲,一听说了这事,自然怒极,早朝之时便已放下话来,要驯养精兵,一举夷平北疆。

此话一撂下,全场哗然。朝堂之上,议论纷纷,文武百官当下分作两派。

有人高歌皇帝圣明,有鸿鹄之志,北疆蛮夷猖獗,我军本就不该一再隐忍,就得让那群不开化的蛮人知晓究竟是孰强孰弱。

另有一方则是认为,虽说数年之前,护国将军率军戍守远疆,长达三年之久。总算是暂且镇压住了疆北之域。这么几年,虽然不时有些骚动,但两国关系还称得上算是和平友好。

北疆自当年领主交替,军队实力日益雄厚,就连先帝还在世时,也对其有所忌惮。现下便因为不知从何而来的几句流言风声,这少年天子竟是打算撕破脸皮,破坏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维持的稳定和谐关系。这无疑是一步险棋,若是走得不好,恐怕莫说一统天下了,自身都难以保全。

两派各执一词,而那被赵黎意欲继续选作主力军的护国将军诸葛睿,此次竟也是站反对意见。

要知道护国将军从前与北疆那帮蛮夷便有过几次交锋,对于此,自然是最有发言权之人。但对于昔日最为重用宠幸的一再劝阻,赵黎本人却是不置一词。

赵黎现下心中气焰正旺,北疆那边他是如何不能再忍的。再加上他原本也就视“弑杀盟”这一邪教为眼中钉,若是能一并铲除,自然是最好。

原本若这讨伐北疆的号令是圣上下的,便是下面的人愿赞同,也得强迫自己赞同。谁知道那诸葛将军也是个倔脾气,执意认定若是孤注一掷,强行宣战,我军定讨不了好,竟是不愿出兵。

但那皇帝也不是什么软柿子,赵黎见他的将军在朝堂之上公然竟敢挑衅自己的权威,这还如何能忍。一怒之下,当即冷笑,“便是你护国大将军统领众兵,不愿出军,朕的手下也不只你一人可用。”

这话落下,皇帝便算彻底和诸葛大将军闹僵了。

赵黎弃诸葛睿而不用,则是将念头打在了新册封的中郎将身上。

十七淮南一战,确实显露出其能征善战。可是便是他再英勇强悍,失了诸葛睿手下统领的三军,他一人单枪匹马,率领一帮杂兵,无疑是以卵击石,不自量力。

十七并不知晓那日朝堂之上,众口云云,有多少人觉得皇帝是在以他的性命作为赌注,赌一步根本毫无胜算可言的险棋。那日十七被唤入长宁殿中,皇帝便是为了同他交代此事。

没错,交代。

赵黎委派十七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