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 (第1/4页)

含元大殿中,皇太子李亨峨冠博带,巍巍立在前殿右手。

见李林甫步入大殿,李亨的面颊微微抽搐了一下,随即脸上写满了笑意。

“李相早!”

李林甫虽然和太子李亨水火不容,但在如此公众场合倒也不好太过拂了储君的面子。他了头道:“太子殿下如今是越发的容光焕发了,实乃我大唐社稷之幸。”

一番官方式的寒暄过后,双方相视一笑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们皆已心知肚明,他们之间已不存在任何秘密,但不到最后亮剑的那一刻双方都不会撕破脸皮。因为这是一场不容许失败的决斗,失败者只会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

李括虽然是陇右会战的大功臣,但毕竟官阶太低,破例入了大殿上朝也只是站在左手靠后处,几乎已经挨着大殿的朱漆木柱。在这个角度,前侧皆是朝臣公卿,几乎看不到殿首的景状。

“皇帝陛下驾到!”

中使尖细的嗓音响彻含元殿内,百官一时无不站直了身子,收敛了面容,恭候大唐皇帝李隆基的驾临。

在数十名侍卫、宦官的簇拥下,李隆基迈着方步步入了大殿,龙行虎步间便上了御台,在龙椅前坐定。他今天心情显然不错,面色红润,精神攫取,远远望去,丝毫看不出大唐的圣上已是一位垂暮的老人。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万岁万万岁。”

百官三声唱诵后,李隆基满意的了头。

“诸位爱卿平身。”

“谢陛下!”一番君臣之礼做足,众朝臣纷纷回到自己的位置,一干如李林甫般的重臣则在自己的软垫前跪坐下来。(注2)

李隆基冲身旁近侍王宝荣了头,那正当值的殿中少监遂心领神会的展开黄绢,一番唱诵。

“今rì大朝首议河湟会战功臣表彰、封赏之事,其余兹事容后再论!”

“陇右之胜,实非一城一堡之得失。石堡城一取,使我大唐尽数谋夺河湟谷地。如此一来,吐蕃再无法肆意东进,侵扰我陇右百姓。有了石堡城作据,光复大非川、九曲指rì可待,此乃开元二十九年以来我大唐对吐蕃最佳之战果。诸位将士忠君爱国,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李隆基的语调虽然平缓却透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闻之巍巍而颤。

“此一仗朕亦知其艰辛,亦知其惨烈,但这仗却必须得打,为的是保我大唐百姓万世长安。”

“陛下圣明!”

杨钊看出了李隆基的心思,适时地站出了身俯身便拜,口中朗朗有词。

“陛下圣明!”知趣的公卿将相纷纷拜倒在地,高声唱诵。

“嗯。”李隆基满意的了头,继续说道:“当然,朕不会忘记那些为我大唐做出卓越贡献的将士,朕要重重的封赏他们!”

“陛下仁义,此乃我大唐之幸,社稷之幸啊!”杨钊再次接过话头,赞叹道。

李林甫不屑的瞥了一眼杨钊,口中却也是随之附和。到底是市井混混,不足为谋也。

李隆基只觉心中分外舒畅,顿了顿昂起头朗声道:“宣陇右有功将帅上殿!”

“陛下宣陇右有功将帅上殿!”

“陛下宣陇右有功将帅”

“陛下宣”

内侍尖锐的高喝声一**的传将开来,传出了含元殿,传下了龙纹御道,传到了侯立丹凤门前的陇右将帅耳边。

注1: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以jǐng百官,称为“鸡人”。建章:建章宫为汉武帝刘彻兴建,唐时多有用汉代宫殿代指唐代宫禁宫殿的传统。

注2:在宋朝之前,大臣上朝一般都是坐着(跪坐),宋以后才站着。大家不要被明清电视剧骗了,那个真心伤不起。

ps:我去,这章我写的叫纠结,查了n多资料,下了n篇论文,总算搞定了。大家觉得喜欢投票哈。加油,流云会更努力的!

第十一章 论道(一)

时间:2013…01…18

高喝声沿着御道一级级的传了下去,在煌煌公卿的注视下,陇右将领在高秀延的带领下依照军功一步步的踏上了石道,踏进了含元殿。''

依照哥舒翰呈报的奏呈,高秀延居功至伟,位列功臣首位。因此,走在队列最前面的不是官位更高的突厥人阿布思而是风得意的游击将军高秀延。

不知为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