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部分 (第1/4页)

习什么劳什子的经义。直是胡尘一起,六道蒙羞!”说及此处,那皇甫公子握紧了拳头,双眸中透出阵阵恨意。

贺兰却并未动气,轻声道:“皇甫贤弟啊,只是若与大食人全面开战,涉及的东西千千万。单论这粮草一项,便叫人头痛。你有没有计算过,若是兴举国之兵力与大食人开战,光是兵力至少也得三十万。三十万的兵士粮草需要多少?虽然我大唐富庶,粟米丰于仓谷,但都道有备无患。若是将这些急救的粮草都供应军中,再发生天灾时我们拿什么赈济灾民?况且安西四镇距离关陇路途甚远,路途上的耗损势必甚巨,此法定不能行矣。”

顿了顿,贺兰接道:“况且如今圣上刚刚对吐蕃用完兵,财力已是吃紧。若再在西疆兴兵,民怨沸腾,不出半年,我大唐必定被此战争拖垮。”

ps:预告一下,下周六小封推,到时爆发。

第二十三章 浮沉(一)

时间:2013…01…24

李括心下一沉,若这二人所言非虚,那么大食人便有染指西域之心了。· )安西四镇对于大唐来说,意义非凡。一方面三线丝绸之路皆从其经过,往来商贩众多,安西四镇的稳固统治保证了大唐和西域各国的往来交流。二来大唐在西域的羁縻统治更多的是为了牵制吐蕃的兵力。倘若安西四镇易主,陇右、剑南一代对吐蕃的防务压力将陡增。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安西四镇都不容有失。

但大唐刚刚倾举国之力打完河湟会战,可有足够的气力与大食人一争高下?

杨暄显然也已注意到临桌之人的谈话,端起酒杯缓缓送至口边轻呷了一口。

“只是,只是我大唐便要咽下这口恶气了吗?想那高仙芝刚刚替了夫蒙灵察,被圣上委任为安西节度使,难道他就没有替圣上开疆拓土的一雄心壮志?”(注1)

那皇甫公子显然并不认同贺兰的观,针锋相对道。

贺兰轻叹一声:“当然不能任由大食人在西域为所欲为。安西四镇兵力虽不多,但若是布防合理再加上十几国蕃兵协助,要想保得西域太平也不是什么问题。”

皇甫公子闻言怒道:“太平!兵者以进为退,若是只想着保得一隅平安,终不能长久!况且碎叶之地本是我安西四镇之一,如今蒙尘胡里,却不思收复,这,这”

皇甫公子越想越怒,一时竟是吐露不清词语。

杨暄冲身旁小厮了头,浅浅一笑呷了一口美酒。

那小厮心领神会的走到邻桌外,隔着竹帘道:“二位公子,我家主人有请,不知二位可否过往一叙?”

贺兰公子微皱了皱眉道:“你家公子姓甚名甚,找我等所为何事?”

“哎呀,我说贺兰大哥,既然人家有请我们就过去一叙,问这么多作甚。”皇甫公子不等贺兰说完,便冲那杨府小厮了头道:“我们这便过来。”

说完他也不等贺兰同意,便拉起好友来到了杨暄一行人所在的包房。

“主人,两位公子来了。”那小厮走至杨暄近前,轻声道。

“噢,快快有请!”杨暄玩味的笑了笑,捻起一粒葡萄送入口中。

贺兰公子率先步入包房,跪坐在靠外的一张席子上冲李括拱手道:“不知公子找我们所为何事?”

见他认错了人,杨府的小厮走至近前道:“上首的那位才是我家主人,这个啊是李括李公子。”

“唉,无妨。不过,括儿哥看起来确实比我英武的多,也难怪这位公子认错了人。”

那贺兰公子惭愧的笑了笑:“不好意思,在下贺兰容夏,这位是我的朋友皇甫辰东。不知这位公子找我们二人所为何事?”

杨暄一边轻叩着手指一边缓声道:“某便是太常卿杨暄,二位有礼了。其实也没有什么紧要的事,某刚才听到二位谈及西域经略之事,一时起了兴致,故唤二位过来一叙。”

贺兰容夏了头:“原来如此,我与朋友从安西龟兹而来,刚至长安不久。一路上见到不少从康居而来的商贩,从中探听了些消息。我那皇甫贤弟又偏是一个嘴上没把门的主,故才有了刚才的意气之争。见笑了,见笑了。”

“听二位的口音倒不像是化外之民,乍一听来还以为是关陇之士。”杨暄端起案几上的一支玉杯递予那贺兰容夏。

“多谢杨大人。”贺兰容夏接过玉杯一饮而尽道:“听那些栗特商人们讲,大食人有意染指西域,以布哈拉为中心,正渐渐向呼罗珊一代增兵。”(注1)

“哦?大食人竟对安西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