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 (第1/4页)

少年兀自苦笑,宰辅也是人,是人皆有喜怒哀乐哉!

。。。。。。

最终敲定的礼物是草圣张旭写的一首《塞下曲》,诗是高适高伯父的诗,字是张九张长史的字。如此珠联璧合的杰作,怕就是权倾天下,无所不有的李林甫见到都会大呼过瘾。

想想高伯父那肉痛的表情,李括便只觉好笑。不过一幅字耳,文人所重的到底还是一扬一抑的名气。

当七人七骑来到平康坊时,祝寿的人群早已把李府围了个水泄不通。这里有三公九卿,六部尚书、侍郎;这里亦有亲王郡王,国公侯爷;这里甚至还有胡儿节度,边镇将军。

这儿纸醉金迷,这儿羽化笙歌,这儿便是大唐百姓用血汗钱,奉养的大唐宰辅李林甫的府邸。

思邪,幻邪?

不错,这就是真实发生在眼前的场景。

在这个讲究按资排辈的大唐朝廷,李林甫似乎当得起这么多公卿王侯的力捧。

李岫正立于府门前迎接各位贵客,作为李林甫重点培养的儿子,他已经官至鸿胪寺卿,成了李家未来的希望。除去二伯李林鹤,几乎没有人能对他未来的家主之位构成威胁。虽然他不是嫡出,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说句大不敬的话,面北背南端坐在大明宫中的圣明天子有几个是嫡长子出身?

这权位就像一盘炙鹿肉,向来是能者分之取之食之。

想到此,李岫嘴角勾起一抹浅笑,李家最终还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公子,什么事这么开心啊!”李括跳下马背,几步便走到正门近前。

“原来是李将军,久仰久仰啊!”李岫见来人却是李括,嘴唇微微抽搐,强自挤出一丝笑容。

“李某久闻李将军威名,李将军为国拓土开疆,实是大功臣啊!”

李岫实在不明白阿爷为何会邀请他赴宴,这个人,早就该死了!若不是高秀延那个废物办事不利,哪会留下这么多祸患。至于那个妖僧无戒,去他娘的狗屁协议。一个战败番国也有资格谈条件?

李岫心中冷笑一声,面上却是不改笑意。

“家父常常向我夸赞将军,说要我们多多向将军学习。”

“相国大人真是一心为国啊。”李括毫不吝惜的将溢美之词抛了出去,沉沉点了点头。

“将军,恕我冒昧,您亲兵的刀剑,是否。。。”李岫分外眼尖,早已瞥见众人腰间的横刀,‘善意’的给出了提醒。

“这是当然!”李括笑了笑率先将黑色横刀丢给了一旁的李府侍从。其余众人见李括如此,虽心有不满亦将兵戈悉数卸下,交给了李府的下人。

“李将军真是通情达理,来来,快里面请!”

李岫单臂相邀,错了半个身位在前引路。

少年浅浅一笑以作回礼。

他来了,他终于来了,家仇国恨要报了吗?

在少年面前有一条湍急奔涌的大河,河面上升腾着苍茫的水雾,迷雾之中却并不见桥梁,若想涉河只有另寻河湾。一架浮桥,两只轻舟,或是一行木筏,似乎成了他唯一的选择。

觅渡,觅渡,渡何处?

少年已别无选择,即便是孤身泅渡,亦要在今日做个了结,将自己救赎。

。。。。。。。。。。。。。。。。。。。。。。。。。。。。。。。。。。。。。。。。。。。。。。。。。。。。。。。。。。

注1:张旭:唐时著名书法家,号草圣,曾任金吾长史,为饮中八仙之一。

注2:用游泳的方式游过江河。很危险,大面积行军时不到万不得已多不采用。

ps:大家猜猜七郎怎么对付老贼?

第六十章 觅渡(二)

时间:2013…02…10

控西域以通丝绸;抵漠北以安万邦;大唐的开容并包使百族叩首;四海归服。这样极度豪迈的气度当然也体现在每个个体上,这便形成了练达的人情。

老话讲的好,杯中自有天上月,腹内更牵万种情。

不论是权贵公卿,还是寒士布衣,都会自然而然的在酒桌上还原本真的自我,一吐心中积压的情愫。

而相国李林甫的寿宴无疑便是一个倾心中之所想的绝佳机会。

李括与众好友坐在大厅内靠下首的位置,虽然位置稍显差了一些,倒也是一人一张案几。在这一点上,李林甫倒是没有丢掉大唐相国的面子。

既是寿宴,当然要突出热闹和喜庆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