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部分 (第1/4页)

自己当时已是绝望只能试上一试,谁知老娘服下符纸后连咳了数声果然醒了过来赤唐。自己大喜之下对那吐蕃佛僧佩服的五体投地,发誓要报答那佛僧的大恩赤唐。

从那刻起他便成了大乘佛教的传教者,作为佛祖忠实的信徒,他始终相信,那些百姓之所以生活困苦便是不敬佛祖所致赤唐。他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能劝说更多的人成为大乘佛的信徒,使他们走出厄运赤唐。

“四维,去把朝老二送来的大肉拾掇拾掇,大少爷发了善心,今天要给大伙儿开荤赤唐。”

灶房外,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响起,确正是吴氏庄园大管家吴南

ps:大家猜猜这个四维会做什么赤唐。

第十七章 佛蛊(五)

第十八章 佛蛊(六)

老管家的突然出现让吴四维从兀自冥想中抽离了出来,连声应道:“哎,我这便去,这便去。【。。】”

吴四维在吴氏庄园做工这些年来早就看透了主家的心思。什么寿宴,不就是撑门面吗,这样的机会一年到头也不见得能赶上几次,但只要是做就绝不能堕了江淮吴家的名头,不然便是大大的不肖。

吴四维虽然心中不屑,仍是出了灶房,将木门锁了齐向朝西的一间小跨院疾奔而去。

……

……

今儿个是吴家老太爷八十大寿的日子,诚邀江都城各界名流士绅前往庄园里一聚。这样顶天的好时景,自然得下血本。

吴家在江淮之地虽算不上数一数二的门户,却也可以称得上是延续百年的望族。若真说来望族和寒门倒也好区分,望族极为注重门面,往往将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像吴家这样的豪门大族,真要办起一个寿宴来,光是在长几上摆出的流水席就足够寻常庄户家吃上十好几年。

而面子是如何撑起来的?自然是吃穿用度。民以食为天,宾客玩的尽不尽兴倒在其次,若能让他们对主家摆出的酒席交口称赞一番,这个寿宴的面子便算是挣得了。

吴家大少爷是吴府一门的长房长孙,深得吴家上下喜爱。吴老太爷更是对这个宝贝孙子青睐有加,甚至亲点他为吴家下一任的家主。

不过吴家现任家主吴惟贤却不这么看。虽然他也很喜欢这个儿子,但他觉得此子城府过深,什么事情都喜欢藏着掖着,而又过于刻薄寡恩,不太适合作为一家之主。

在这一问题上,他和老太爷产生了较大的分歧,甚至因此受到了老太爷的训斥。不过他并不会改变自己的决定,若是将吴家交到此子手里,那吴家绝对会变成一个鱼肉乡里,恃强凌弱的跋扈族户,那老祖宗传下来的数代清名可就毁了啊!

为了得到老太爷的支持从而扭转颓势,吴家大少爷挖空心思,百般讨好吴老太爷的欢心,希望他能给自己阿爷施压,从而让他改变决定。

这个八十大寿便是吴家大少爷搞出来的。

百姓孝为先,寻常百姓家的老人到了耄耋之年都要吃碗长寿面庆贺一番,又何况是吴家这样的士绅大族呢?

寿宴自是要办的,但办成什么样,什么规格其对外影响却是相差甚远。吴惟贤本是想邀请一些本宗亲戚以及一些和吴家走的近的老辈人来庆贺一番。这样既不会堕了老太爷的颜面,又不会太过铺张引人生厌。

奈何吴大少爷不肯善罢甘休,在他的一番撺掇下,老太爷也起了怨念,以为儿子有意敷衍自己,甚至还特地招了吴惟贤去了一趟东侧的暖阁,当面质问了他。

见自己被扣下了一顶不孝的帽子,吴惟贤再也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多做纠缠,立刻向老太爷认了错,并表示一定会将寿宴办的风风光光。

吴惟贤被自家儿子在暗地里摆了一遭,心中直是愠怒不已,可他偏偏还不能说出来,只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福贵,启安那里最近有没有什么动响?”

吴惟贤紧闭着双目一边『揉』捏着手中的佛珠,一边向身旁的下人问道。

那被唤为福贵的人是吴惟贤小时的书童,现在是吴府的二管家。

只见他点了点头道:“老爷,大少爷那边一直挺规矩的。也就是和同科贡生一起写写诗,出出游。”

“哼,我见他就不像个安分的主,这回倒是装的挺像的!”吴惟贤猛然睁开了眼睛,冷冷笑道。

“你叫人把他给我盯好了,若是有什么异动立刻来报。”

吴惟贤的声音冷若寒冰,叫人听来不寒而栗。

吴福贵身子将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