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4页)

阿睿认真地听着,不停地点头。

末了,藤洛严肃地对阿睿道:“阿睿,丐儿那边的事,交给你了,但是,我把丑话说在头里,如果你要是犯了错,我可绝不会轻饶!”

藤洛对群丐的严厉,是迫不得已装出来的。群丐虽然顽劣,但他们和藤洛的关系远得多,藤洛不熟悉他们,训斥他们,外表声色俱厉,实际却显得有些苍白空洞。

而阿睿不同。藤洛欣赏阿睿,觉得他本质是好的,只是误入歧途。如果能好好调教,将来一定是个好材料。正因为藤洛看重阿睿、感觉和他更亲近,所以,话说得也更重、更狠。

阿睿很郑重地向藤洛拱手行礼,表示自己绝不辜负老大的希望。

无规矩不成方圆。

接纳了这群丐儿,必须得给他们定些严格的规矩。

藤洛不熟悉丐儿的生活,让阿睿说说。

阿睿介绍,杆儿上规矩原本很多,有所谓“三不留”、“八要”、“十穷”、“十诫”等。

“通天县的丐儿,将军丐做杆儿头时,不守规矩,甚至连‘十诫’都不遵守。”

“你先详细说说‘十诫’。”藤洛对能起约束的戒条比较感兴趣。

“十诫包括第一戒越边抽舵,就是戒偷盗同行东西,包括‘攒儿’周边住户的东西,也就是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这一条,兄弟们严格遵守的。”

藤洛点点头,他明白,天保律条对偷盗惩处十分严厉,即使没有这条戒律,丐儿们也不敢轻易犯地掉脑袋的事。

其余戒条包括:二戒顶色卧莲,三戒点水发线,四戒引马上槽,五戒溜边拐将,六戒挑灯拨火,七戒欺孤傲相,八戒遁逃扯谎,九戒偷言耳哄,十戒迷糊吃大。

藤洛挠挠太阳穴。阿睿说的“十诫”,里面包含着一些江湖春典,也就是黑话。这十诫,看着复杂,实际上大多是要求丐儿们遵守团伙规矩,在团伙里,不得吃里扒外、勾搭兄弟妻女、隐瞒财物等。

如有违犯,轻则罚跪,荆条鞭打;重则割舌头、剁手足、挖眼睛,甚至装麻袋投江、活埋,毁尸灭迹。

“十诫”只规范了丐儿在团伙内的行为,而对丐儿们在外丐财讨物却没有什么限制。

而至于“三不留”、“八要”、“十穷”等规矩,也基本和“十诫”类似,都是对丐儿在行内的行为严格限制,而对丐儿在社会上的行为却不约束。

藤洛的想法是,不仅要规范丐儿们在群体内的行为,还有严格限制他们在街上的行为。只有规范约束住丐儿们在街面上的行为,才能逐步消除百姓对丐儿“强讨恶要”“坑蒙拐骗”的坏印象。

而丐儿群体原有的这些规矩,显然与藤洛的想法不吻合,而且,即便是这样的规矩,丐儿们也没完全遵守。

藤洛想了想,心里有了主意。吩咐阿睿先回到丐儿们住的“攒儿”,这些天要严格禁止丐儿们上街讨要,至于以后,藤洛自有主张。

阿睿走了。

藤洛叫上墨乞儿,一同去蚂蚁窝找江九天。江九天学问大,又熟悉天保律例,让他制定约束丐儿们的规矩,是最合适不过了。

江九天负气离开乞儿窝,能去的地方只有蚂蚁窝雨嬷嬷家。藤洛相信他只是一时赌气,好言好语劝慰一番,江九天的工作还是能做通的。

来到蚂蚁窝雨嬷嬷家,小倩姑娘出来应了门。出乎藤洛意料,江九天并没在这里。

藤洛怕雨嬷嬷担心,便没说江九天赌气出走的事,带着墨乞儿回通天县城里找江九天。

藤洛和墨乞儿绕着通天县城找了一圈,才在城北门口找到江九天。

江九天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脚下摆着讨饭的破碗,正低着头生闷气。

乞儿住的破庙在城东,蚂蚁窝在城南,丐儿住的攒儿在城西,北门这里平时出入的百姓少,乞儿丐儿也很少来这里,江九天选择来这里,自然是想避开乞儿和丐儿,甚至也不想让自己的相好雨嬷嬷看到。

江九天的破碗里放着两块百姓舍的干粮,江九天肚子里有气,没胃口吃。

“老江,干嘛呢?”墨乞儿先喊道,“别傻坐着了,跟我们回去吧。”

江九天抬头扫了一眼二人,板着脸,扭过头去。

藤洛冲墨乞儿笑笑,示意他去一旁等着,自己坐到江九天旁边,拿起江九天碗里的一块干粮,笑道:“举人,我饿了,吃你一块干粮不算犯偷窃之罪吧?”

“吃罢。”江九天冷淡地回了一句。

藤洛咬了口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