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部分 (第1/4页)

没有人怀疑赵永进这个小吏。”

“就因为这个,赵永进很感激侯爷。”高源道。

泾阳侯点头:“算起来我父亲救过他父亲,我也算是替他解围吧,此事过去之后,赵永进亲自上门,将详情说了。原来他祖母是卫国公府的一门亲戚,是在卫国公老家湘西那边的,看中了府里的一个管家,一定要嫁给那管家,然后便和府里闹翻了,最后被府里除名赶了出去。那管家就是赵永进的祖父。赵永进的父亲和他一定要考取功名,也是因为这个缘故。”

“那是陈年旧事,又是卫国公家亲戚做的,和卫国公不相干。赵永进进京赴考,卫国公便已经知道了,让人好生的安顿,考试的一应物品都是国公府帮着出的,也是卫国公给寻得大理寺的职位,赵永进自然感激。只是当时的一些官场避讳,且两家的家务事也不是能对人言的,因此便没说出来,这样反倒是在卫国公被昏君杀害的时候,得以保全了孙子。”

第150章

泾阳侯说到这里长长的出了口气:“其实就是如此,说起来也不复杂。因为一些丝丝缕缕,结果最后赵永进和我关系尚可。现在皇上拨乱反正登基了,保护卫国公之孙的赵永进自然是立了大功,皇上今后的重用,也可预见。”

高源也吐出一口气,真是够曲折的。

唯独韩耀庭蹙眉思索,不知道还在想什么。

泾阳侯说完了,等着晋王爷的询问。

高源翘着二郎腿喝茶,也在沉吟。偶尔的抬眼看看泾阳侯,见他关注的注视着晋王,高源便垂下眼帘。

韩耀庭琢磨了一会儿,道:“你今天过来说这个,是想告诉我什么?”

泾阳侯忙道:“赵永进现在皇上面前的地位绝非一般,皇上也不会将他看成是任何一派的人,因此他说的话,皇上会听得。王爷如果对于高大人的事情有些烦恼,我可以去求赵永进,请他帮忙说话。”

韩耀庭将茶杯放下,起身踱步走到了窗户边,背着手看着外面又思忖起来。

高源倒是没说什么,果然安静下来就和才进来的时候喊喊叫叫的样子不一样了。

泾阳侯有些不安。

其实他今天来,应该说是来禀明忠心,依附的意思。

虽然他的儿子郑卓煜和晋王关系非常好,但因为只是世子爷,也没什么权利身份,正经的事情上其实都帮不上什么忙。而泾阳侯府的态度,当然还是泾阳侯本人最重要,世子只是和晋王年纪相当,所以谈的来,说的上话。真正的正经事,泾阳侯的态度更重要。

这方面,泾阳侯是要疏远一些的。

论武的方面,王爷倚重高源、王大成,文的方面,倚重的是齐国公、安国公,因为这两位国公爵位高,在皇上面前说话有分量。

泾阳侯一开始有点想要置身事外,不牵扯到勋贵一派和梁启明那一派的争斗中去,依然还是明哲保身的想法。

但是时间不长,泾阳侯便感觉出来了不对。

首先谁也不是傻子,他有什么想法,凡是有心思的人都看得出来,只是或早或晚而已。另外,即便是他不想站队,但人家梁启明那边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直接将他看成是晋王爷这边的人。

这样的话,到最后弄不好泾阳侯会让自己掉空里,两边不靠,有什么事情了,梁启明那边落井下石,勋贵这边就冷眼不管。

且还有其他一些方面。

泾阳侯的打算让世子有些察觉,世子在这件事上面跟父亲有了些争执。泾阳侯爷深思熟虑了,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儿子考虑。

这种事情就得想通,一旦想通了,就豁然明白了。

这就是今天泾阳侯来的目的,说清楚赵永进和自己的关系,看看自己能帮上什么忙。也是让王爷能知道自己的想法,希望王爷能接受,并原谅之前自己耍的一点小聪明。

看到韩耀庭一直没说话,泾阳侯心中不免惴惴。

韩耀庭想了一会儿,转身道:“我现在暂时不需要赵永进帮我说什么话,不过真的有件事求他。请他帮我查一下,皇上到底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之前是打算暂时不追究的,这一点我看的很清楚,突然又忍耐不住了,我想应该是有了新的情况,而且应该是梁启明那边动的手脚,让他帮我查查。”

泾阳侯心中一松,王爷这是将之前的事情揭过去了,完全没在意的样子。

“好,我今天晚点就去找赵永进,请他帮忙。”

泾阳侯走了之后,高源忍不住说了一句:“这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