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 (第1/4页)

但是这些大明东南沿海的移民,看着自己的家人一切都好,也就全都放心了。虽然见面的时间很短,也确实稳定了移民营地的局势,移民们都安心了不少。

接下来的一个月,陆续有大批的大明北方流民被送到了暹罗。移民营地再次进行了整编,将大明北方的流民和东南沿海的移民混编在一起,移民营地也变得更加稳定。

直到这时,大批基层管理干部和基层政工干部,也开始陆续进入移民营地,从海外师官兵的手中接过了管理权。扫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随即展开。

原定三个月的集训,一直持续了四个半月,移民营地才开始将他们送往中南半岛各地进行安置。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公司征用了大批中南半岛的土著,在各地建起了大批的住房。

公司为流民准备的房子,都是这个时代中南半岛普遍使用的吊脚楼。吊脚楼一般都是两层,房屋结构为全木制作。因为中南半岛气候炎热多雨,吊脚楼的一层有两米高,起着通风隔潮,防蛇防涝作用。二楼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屋内虽然没有什么家具设施,一切都很简陋,但也都整齐干净,让人清爽舒服。

为了加快建设这些吊脚楼,基建处的专家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的环境,设计了模块化结构的吊脚楼住房。并在马尼拉的木材加工厂定制了大批的散件木料,用蒸汽动力的木工机床统一加工而成,然后运到了中南半岛各地,征用大批的当地土著劳工进行组装建设,大大的缩短了工期。

每个中队是一百户人家,一般都是十间吊脚楼为一排。得益于这个时代南洋植物茂盛,各种木材都是质量不错的硬木,即防潮防朽,又显得非常的高档。而且每家每户一些必要的家具和木质工具,也都是统一配置。

公司民委会工作组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所有的移民分配了土地。还为每家每户分配了一头水牛,都是中南半岛战役期间,日本敢死军部队缴获的。另外曲型犁等各种农具、工具、余粮和种子,也都相继分发给移民。

大明东南移民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分配,主要是以一个十五岁到五十岁的男丁为一户。养老和养育幼子的家庭,在住房和土地上相应会增加。如果单身的移民,以及大明北方流民,还都会分配给一个中南半岛地区的单身妇女,和他们组建新的家庭。(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七章华夏文明圈

郑芝龙和刘香劫掠人口的行为,让远东公司非常的被动,不但在大明东南沿海造成了范围的恐慌,十几万东南沿海大明移民,也给民委会工作组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在接收的初期,甚至发生了很大的混乱,弄得大家焦头烂额。

其实对这十几万大明沿海流民的伤害,也是很大的,毕竟以前他们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可远东却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而公司为了稳定住他们的情绪,无论是付出的工作量,还是接收和安置的成本也大大的增加,实在是得不偿失。

但公司对两人造成的后果,也只是斥责一番。他们两人自从加入到远东,一直兢兢业业,对公司交代的事情,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完成。这一次就是两人想把这件事做好,有些急于表现自己,对他们的积极性也不好打击。

而且经过这一次,李明和高建国也都意识到了公司现在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公司以后进入中原,势必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到那时公司的基层管理干部,该如何管理大明当地的百姓。

大明县级以下的村镇,全都是由胥吏和乡绅来维持民间的秩序,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而远东公司行政体制下的社会结构,流民在安置前都会经过几个月的冬训

经过冬训的流民,已经基本具备了组织纪律性,就算被安置在远东各地,公司的执行力依然非常有效。所以远东基层管理干部,可以轻松的在各个基层担任领导,并且能有效的对下属的基层单位进行管理。

虽然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管理经验都很丰富,可一旦把他们分配到大明各地担任领导干部,他们直接面对的将是地方各种传统势力的挑战。

对于一个古代国家来说,中国土地面积过于庞大,人口过多,古代集权政府想要跟近代国家一样,把国家权利渗透进地域社会,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前大明的官府都是通过乡绅、秀才、地主等征收赋税、徭役、教化乡民,而百姓诉求也是通过乡绅传达给官府。开明士绅当然有,但是绝大多数乡绅阶层都会和官府合力整治百姓,他们相互勾结,有了权势就开始鱼肉乡里,欺男霸女。

远东公司入主大明以后,必然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