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 (第1/4页)

沐临风心道:“即使十万两不够,老子也拿不出钱来!”想到这沐临风便不再提起钱的事,话锋一转道:“史可法一直是扬州军事统帅,而王大人是扬州知府,今日军政二位大人都在,我们就说说日后这扬州该如何发展!”

史可法与王之桢齐道:“不知沐公子有何打算?”

沐临风笑道:“史大人与王大人一直都是扬州的管事,临风只是初来乍到,一切都不了解,全仗两位大人了!”没等史可法与王之桢说话,沐临风道:“不过扬州自古素有‘鱼米之乡’的称号,盛产粮、棉、油以及各种水产……”沐临风顿了一下,道:“不知道如今税赋是怎么收的?”

王之桢道:“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大明律令收的,这点沐公子有什么疑问么?”

沐临风笑道:“哦,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扬州的主要税赋是来自哪个阶层的?”

王之桢道:“哦,大部分税赋都是来自商人,而粮税则都是来自农民,税赋都是按照店面多少来取决,农民则是按照人丁来收。”

沐临风摸着下巴,沉吟道:“果然与其他封建时代没什么区别,却不知道张居正时期是怎么主持朝政的?”沉吟了半晌,沐临风道:“沐某有个意见,不知道该不该说!”

史可法与王之桢拱手道:“沐公子尽管吩咐!”

沐临风道:“如今朝廷连连征战,普通商旅与农民根本是不堪重赋,沐某认为以后再收税必须按照营业额,与田地多少来摊分税赋……”

王之桢道:“如果这样可能会招引大多扬州富商与地主的不满,怕事容易引起事端!”

沐临风冷笑道:“他们不满?”随即问王之桢道:“那么请问王大人,这扬州城的富商与地主加起来有普通百姓多么?”

王之桢一愕,随即摇头道:“这倒没有!只不过……”

沐临风立刻道:“没有就行了,我这样做是保障了多数人的利益,况且即使真的保障这些富商与地主的利益,他们每年给国库的贡献是多少?”

王之桢与史可法对视了良久后,未发一言,却听沐临风道:“就先从农民的粮税开始改革!”

史可法与王之桢满脸疑问,史可法奇道:“改革?不知道沐公子要如何改革?”

沐临风道:“首先开始分田到户,要彻底打击地主,凭什么农民就该给这些地主种一辈子地?还要上缴国粮,每年自己剩下的只能勉强过日子,我们扬州是鱼米之乡,农民如此不堪重赋,以后谁还想种地?”

史可法道:“如此分田的话,怕是要扬州大乱了……”

沐临风沉声道:“天下大乱?沐某倒是要看看怎么个乱?恐怕只有那些整天吃饭摇膀子,无所事事的人才会乱吧?这个改革沐某想了很久了,就这么决定了!”

史可法道:“沐公子如果坚持要这么做的话,史某建议先在部分地区先实行,看看效果如何再决定下一步的做法!”

沐临风摇头道:“朱元璋就因为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将孟子请出了夫子庙,试问这句话哪里错了?”沐临风说完看着史可法与王之桢。

明初朱元璋请孟子出夫子庙的事迹,史可法与王之桢自然知晓,要知道朱元璋是一个集权皇帝,如此做只不过是为了要巩固皇帝的地位,但是沐临风偏偏要与朱元璋相反,这一点的确让史可法与王之桢大吃一惊。

沐临风接着道:“国以民为本,若是连百姓都吃不饱饭,那么这个国家如何长久?千百年来‘士农工商’农民的地位名誉上排在第二,但是农民的实际地位却是最底层的,大明是以农业为本,所以必须善待农民。什么先在部分地区试验的话,就不要说了,全扬州势力范围内全部实行‘分田到户’政策,不服者一律收押。”

史可法与王之桢忽视着,良久后,王之桢道:“沐公子如此善待百姓,扬州百姓自然是感恩戴德,但是这个什么‘分田到户’政策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展开实行,我们必须要有个事先筹谋,还有具体方案,都要从长计议!”

沐临风点头道:“这个沐某也知道,沐某只是说个大概方针,就是扬州城所有徒弟全部归公家所有,然后按照每户多少人来平均分配,至于那些大户,千万不要让他们钻了空子,拿一些下人奴婢来充人数……”

沐临风看着史可法与王之桢,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扬州官员的的家产估计也和那些地主富商差不多,若是真要分田到户,估计第一个不干的就是这些扬州官员们。沐临风道:“相信史大人与王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