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部分 (第1/4页)

接到命令的藤井少佐也知道,联队长命令背后的意图。

在平原上撤退,比坚守更容易出现伤亡,不过,也有运气好的时候,突围部队,在对手防御圈的空挡穿过,毫无损失。可战场上,将部队的存亡,jiā给运气,这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好在,他在接到联队长的命令之前,就有了应对之策,部队开始收拢。

在吉林的吉本中将,是非常希望,和1纵的王利发主力jiā手的。

第2师团,在空军和战车部队的补充下,难道还战胜不了,一群步兵?这一点,吉本贞一是绝对不会承认的。仙台师团的勇武,可不是其他部队可以比拟的,倒不是因为别的,因为仙台这个地方实在太穷了,穷的当地人,都有一种上山当匪的普遍愿望。

拥有仙台联队之称的第4联队,自然不会那么不堪一击。

高桥权之助下令之后,一边用电台,向师团部紧急发送了一份电文,令一方面,后队改成前队,急行军往舒兰退守。

半个小时,利用在拉林河上的木筏,很快就扎好了浮桥,1旅的重装备也从浮桥上往对岸运送。而步兵,大部分都选择浮桥边上,淌水过河,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部队,运送到西岸。

问题是,在3团,占领日军河防沿线阵地,准备向阵地中心推进的时候。

遇到了日军的顽强抗击,就像高桥权之助想象的那样,战场竟然有向阵地战转变的可能。

这让在东岸的胡修荃非常着急,纵队在天亮之前,必须打到舒兰城下。骑兵配合,在上下二十公里处,将铁路破坏,就地阻击增援日军,要是1旅在河滩阵地上,多呆一个小时,进攻就会被延迟。

一旦,南线日军反应过来,1纵主力就要陷入被动的局面。

就在这时,曾一阳询问电报,送到了胡修荃的手中。

“首长,河防沿线的日军是困兽犹斗,一定是想给日军第4联队主力回防舒兰创造时间。不能再等了……”

邢国栋看出来了日军的动向,胡修荃自然也不会落下。右手用力的握成一个拳头,在iōng前用力的一挥,心中暗道:是该下决心的时候了。

“通信员回来没有?”

胡修荃还没有渡河,要是白天作战,还能从望眼镜中看出一些端倪来。但是晚上,在望眼镜中,望出去是一片雾那里看的真切?

需要等通信员回来之后,才能下决定。

不过,他毕竟在1旅,也需要考虑1旅的干部的感想,作为吸引日军注意力的主攻部队。打的又是,日军防守严密的河防工事,攻击不顺利,也不能怪1旅的指战员:“老周,你的意思呢?”

“鬼子也不是泥捏的,我估计,就两种情况。一种,日军第4联队,联队长高桥权之助已经发现了我们的意图,其联队增援主力,已经回防舒兰;另外日军回防之前,需要一支部队牵制我军,在河防上的这个日军大队的兵力,就是做好的牵制。”政委周志恒拉开话题,就当前的战况做出点评。

早在进攻发起之前,1旅的指挥层,就已经知道。想要一举拿下日军河防工事不会太容易。

但1旅要给4旅打掩护,也要为骑兵旅渡河做掩护,就不能退缩。

“这其二,就不用说了。日军第4联队,还没有底气,跟1纵抗衡。鬼子那里知道,我们摆在明面上的就炮兵是纵队的编制,步兵就一个旅。要是依托坚固工事,不见得不能守到吉林的援军抵达。”

邢国栋从战场的动静上,已经发现了一些端倪。

日军的增援部队肯定是退走了,毕竟老窝空虚,一旦被端掉,即便是一个少将,也不见得能够担负这样的罪责,更别说一个大佐联队长了。

从两天前,就陆续有一些小部队,乘着黑夜,在上游和下游两处,陆续渡过拉林河。部队在其上游呼兰河悄悄渡河,并埋伏在双龙桥附近的山林中,人数虽然不多。

但也足够,在第4联队主力出城之后,将通往舒兰的后路给截断了,将溪河桥炸断,把一个联队的日军,围困在七里乡,开原一带围歼。而骑兵,不过是拖延日军第4联队的回防速度。

面对大部队作战,在各处中心镇的日军据点的那点兵力,根本就不够看的。

往往连一个小队的兵力都不满,舒兰的周围的守备部队,也起不到阻击的作用。毕竟,这里不是蛟河,而是四通八达的平原和丘陵的结合部。呼兰河和溪河都是拉林河的支流,两河jiā汇之处算起,往上游走,大部分都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