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部分 (第1/4页)

日军炮舰上『luàn』成一团,跳江的忙着找个好落点,想着上小船的估计是不会水。

可江营长手下的战士可绝不含糊,只要一mén炮对上了日军的炮舰,甭管打在炮舰的什么部位,只要打上了,这就是一发接着一发,连珠炮死的往炮舰上送炮弹。

仅仅两分钟不到,其中两艘炮舰连铁锚都没有从淤泥里拔出来,整个舰身就往下沉了起来。

这可吓坏了最后一艘炮舰的肩章,舀着手枪就从上了甲板还没等说上几句敞亮提起的豪言壮语,就见得舰尾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整个舰艇都为之一振。

“快起船锚,左满舵——”

这么近的距离,想要打不中反而难度不小,炮兵将最后一发炮弹打出去之后,三艘炮舰最倒霉的一艘已经只有桅杆还『lù』出水面,江面上到处都是喊叫的鬼子,几个鬼子好不容易爬上了河岸,却被早就埋伏在河岸上的机枪连一通扫『shè』,就倒在地上,再也没起来。

甘南,前指。

陈光手中不断的捏着蓝黑铅笔,虽然看上去像是想着战斗,可似乎有些心不在焉“派出去的人还没回来吗?”

“首长,还没有来。(看文字小说就到‘『绿『sè』』’)”

陈光点点头,仍旧低下头看着地图上,边上的王秉璋知道,此时谁的心都被牵到了嫩江对岸的炮击上,谁打谁?结果如何?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情报,甚至可能影响9纵、4纵两个纵队最后的作战结果。如果是日军前线又多了增援部队,那么对整个西路兵团来说,最后不得不只能选择再往被走,进入大兴安岭的中麓,翻山越岭直接从嫩江源头过江。

虽然省掉了过江的麻烦,但对于陈光来说,就不得不接受部队大量减员的事实。

除了留下打游击的小部队,两万多人的粮食从哪里来都是一个大问题。一旦解决不好,甚至会比一场大战役的减员都要大的多。还有那么多的伤员,怎么办?

留下老乡家吗?

甘南才一共十几万人,安置几千老百姓,几乎是每家每户都要给塞一个老百姓进去。到时候鬼子打回来,根本就不用『bī』问,就能让这些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白白的死在鬼子的屠刀下。

这是陈光绝对不能接受的,而让留下打游击的小部队来保护上伤兵也不现实。一旦被鬼子发觉,伤兵行动慢,有战斗能力的部队留下,几次阻击战一打,这些部队也都要报销了。15

带着伤病,会影响作战部队的行动,毕竟西路兵团两个纵队无法度过嫩江,陈光面临的可不再是进攻,而是如何逃离日军的追缴。带着伤病一起走,反而有可能被鬼子拖死。

总之是左右为难,另外陈光非常担心的是东北的气温,如果走大兴安岭中麓,翻过崇山峻岭其中还有日军设置的封锁线,对于缺少弹『yào』的9纵和4纵来说,想要通过作战来获得补给也非常困难。

在大山中行军一个多月根本就不稀罕,可一个多月之后,就是10月份了。(看文字小说就到‘『绿『sè』』’)

陈光的部队都是一身夏装,那里承受的住东北的晚秋?

说不不夸张的话,东北的10月,简直比江南的1月都要冷的多。没有冬装,根本就不用鬼子进攻,西路兵团也会被冻死大半。

怎么办?

此时,陈光最心急的就是这个问题,渡江是不能放弃的,至少在所有希望破灭之前,陈光绝对不允许部队走上一条艰险之路。

“报告!”

陈光倏然被惊醒,他的心中一直在关注着江东岸发生的炮击,此时来汇报的一定是派出去的侦察兵,陈光急切的面对mén口,连侦察兵的『mō』样都没有看清,就询问道“是谁打谁?方位搞清楚了吗?”

“好像是鬼子的炮舰被伏击了,位置在5纵渡河对岸上游3公里左右的地点,有一个河口,有一支炮兵部队埋伏在这里,等鬼子的炮舰路过的时候,就打了一阵。很快炮兵打过之后都转移走了,不过可以看到对岸的还是留下了一个连以上的兵力,在封锁河岸,对掉在江里的日军进行『shè』击。”

担任侦察的人员,还有参谋处的一个作战参谋,算是把情况给nòng清楚了。

实际上是看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三艘一天前还毫无杨威的关东军炮舰,此刻舰艇上燃烧着熊熊的大火,几艘船都似乎无法动弹了。

可能有船已经被炮击给打漏了,而嫩江中上游的江水也比较浅,以至于炮舰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