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 (第1/4页)

可这些大臣呢,一个个口中说为国尽忠,兜里的钱财比皇帝还多,竟然都一毛不拔。

历史上记载,李自成围攻北京城的时候内阁大学士魏藻德本来有机会逃跑,可是他的家产太多无法运出来,舍不得跑,最终家财都变成了刘宗敏的军饷。

天下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刮了吧!”朱常渊轻轻的说完,又朝百官道:“诸位辛苦了,都起来吧,随寡人去烈皇帝驾崩之处看看。”

这些官员虽然恶心,但现在也不是责备他们的时候。这个紧要的关口,朱常渊不想对任何人追究任何事,反正嘛,以后有的是时间慢慢算账。

“是!”刑部尚书刘之风回应道。

朱常渊下马,亲手将为首的薛国观和张四知等人扶起来,道:“诸位皆是我大明的肱股之臣,国之栋梁,随我去景山看看吧。”

百官这才起身,朝朱常渊拜了又拜,跟随他一路步行,朝皇宫最后面的景山之处走去。

等到景山东麓那棵歪脖树处时,群臣相拥而泣,都说这就是崇祯皇帝自缢之处。

“唉!”朱常渊发自真心的叹了一口气,没有评说崇祯皇帝的功过是非,而是对旁边的大臣说道:“王承恩倒是个衷心的奴才。”

不多时,有宦官拿着崇祯皇帝死时候留下来的蓝袍呈给朱常渊。朱常渊看着上面已经干涸了的血渍,微微皱眉。

“算了!”指了指那棵歪脖子树,对太监说道:“此树杀帝,不详,砍了吧!”

第17章皇宫

“是!”

太监领命,顷刻便找来砍树的工具,几个人一起到那歪脖树边,用力砍了起来。

朱常渊目视群臣,又看了看排在群臣第一排的王之心。

王之心被朱常渊这么平平的一看,几乎要吓尿了。

之前崇祯皇帝将朱常渊从辽东骗到京师,又将他关到笼子里,期间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位大太监一手包办的。

虽然他没有亲自对朱常渊施行什么****的手段,可当时手下人为难甚至是侮辱朱常渊的时候,他还是知道的。

明知而没有阻止,大罪啊。

特别现在朱常渊的地位水涨船高,甚至直逼九五之位。

王之心冷汗涔涔,后面的大臣也不好受!

和朱常渊有过政见分歧的不算,当年曾经亲自打压过他的人就有好几个,比如姜逢元、薛国观等人。

其他人过来迎接朱常渊或者是为了邀功,或者是为了自己以后的荣华富贵,但是王之心、姜逢元、薛国观不在此列,他们之所以迎接朱常渊,无非是为了表明态度,祈求朱常渊慈悲宽恕而已。

“宫里现在有何人居住?”朱常渊看着王之心问道。

王之心不敢怠慢,按天子之礼给朱常渊跪地行礼,然后道:“回王爷的话,自从先帝去后,贼首李闯在宫里住过几日,后多尔衮和,和。。。大清皇帝在宫里住了一段时间,现在除了几位前朝的老太妃。已经无人居住了!”

朱常渊点头,也没有马上让王之心起身,而是看着太监们砍树。看了几秒钟的时间,突然回头对百官说道:“大明亡国,先帝殉国,寡人身为太祖皇帝后裔,成祖皇帝血脉,希望暂住皇城,收容祖宗骨肉亲族。欲意重建大明,不知可否!”

虽然是问句,可朱常渊却没有反问的意思。完全是一副命令的姿态。

这也就给大臣们表明了他的决心和志向,省的他们猜来猜去。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就是要在这紫禁城中称九五之尊,你们想要荣华富贵的。就过来跪舔吧。虽然吃相略显难看了一点,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当年项王看到秦始皇的车马的时候还曾发出:“必将取而代之!”的豪言,汉太祖刘邦也重重叹息:“大丈夫当如此也!”

百官听了朱常渊的话,明显稍微愣了一愣,而后,有聪明的人就明白过来了。

“王爷乃大明血脉,重建大明理所应当!”薛国观第一个跪下,义正辞严的朝朱常渊拱手说道。

其余的人看到薛国观如此。一个个心里咒骂其无耻,可又不得不佩服这货反应的快。这么一舔。日后与朱常渊总有三分情面!

“薛大人所言极是!”魏藻德也同样跪倒在地,拼命的磕头,然后说道:“我等臣子认为延明王应该更进一步,承担更多责任,为大明遮风挡雨。”

“魏大人说的好!”姜逢元跪地:“臣斗胆请延明王正九五之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