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 (第1/4页)

朱常渊是一个现代社会过来的人,自然不可能做这么毫无意义的事情,所以,在加了当官之前必须在学校深造的这一条之外,还同时颁布了一项政策。

那就是,日后的科举也要改革,圣贤书并非是不考,而是有选择的删减,难易程度上来说更偏重于容易。要求一般的学生具备必要的文化素养即可,并非将所有人都培养成为大儒。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增加了考试制度,每年一考试。以此来督促学生们学习进步。

还有,课程设置上,也不仅仅是四书五经这些圣贤之道,而是增加了科技知识、数学知识、地理知识。以后考试,也会分门别类的考。

整个教育体系和关键大变。

朝堂上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内阁中那些老六部的阁臣全部反对。百官除了朱常渊的心腹之外也全部反对。

就连已经在台湾的洪承畴也给朱常渊写了一封加急的奏疏,要求朱常渊收回成命。

钱谦益这个教育部尚书整天苦着脸旁敲侧击的对朱常渊苦口婆心劝说。

因为这些人,都是科举制度的得益者,科举制度如此一改,也就是说他们这些老家伙已经作废了,等新人走向官位的时候,官场的风气到时候会大变。

想想,一个满嘴孔孟之道的老学究,和十几个整天谈论物理化学,风力电力水利的新型官员能尿到一个壶里去吗?

不可能!

那些官员说是在反对,其实也暴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害怕。

朱常渊不得不把所有反对的大臣召集在一起,语重心长的对他们谆谆善诱的教导,道:“以前打仗用刀用剑,现在我距离你五百步远就可以用火枪将你打倒,甚至是打死。以前灌溉,水利,全靠人工或者水车,现在我只要蓄水池,然后用电力就可以将灌溉用水送到田间地头;之前你们坐的是马车驴车,现在我日月岛上面跑到全部是电力机车,朕在阜新城和锦州城之间修了一条铁路,一次便可以运送煤炭百万石!”

“诸位,整个世界都在改变,你不改变,你就是落后!俗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我把这句大家都懂的话再送给你们,在这个世界改变的潮流中,你们不前进,不学习,不接受新的知识,不懂科学道理,你们的结局我可以预见,那就是被社会淘汰!”

“孔孟之道乃是大道,是治国之道,朕懂,所以朕并没有将孔孟之道从读书考试中删除,相反,而是给了他们很大一部分的卷面分数比例!但现在的情况是,朕不但要治国,还要治器,还要治人,还要天下大同!”

“孔孟之道能给我弄出来水车吗?孔孟之道能给我生产出化肥吗?孔孟之道能发电吗?孔孟之道能造火车吗?”

朝堂上一片沉静,朱常渊的答案也呼之欲出。

但是沉静并不代表着臣服。

比如,有个身材略显肥胖的老者就从队列中出来,朝朱常渊拱手深深一揖,说道:“且不说陛下所说的是不是有道理,可陛下如此大事只和教育部尚书钱牧斋商议,完全没有通过内阁定义,是否视内阁如无物,视百官如无物?”

朱常渊猛然抬起头,锐利的目光直直的落在了那人的身上。

这个人他认识,不但认识,可以说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黄道周。

这货在崇祯年间极力反对汤若望改良制造火枪的建议,直接导致了火枪在中国没有出现,从而导致了中国可以提前八百年称霸世界的的机会。

当然了,事情没干成崇祯皇帝不快活,就把黄道周赶回家了。

朱常渊碍于此人的名气,在登基之后将他重新召回朝廷,对他可以说是寄予厚望,没想到这货是个愣角色,完全不懂世情圆滑。

所以,皇帝的脾气起来了,说话自然也不好听:“朕要做的事情很多,朕还要在有生之年吞并天下之土地,没时间在这些小事上和你们磨磨唧唧。”

朱常渊知道,依照大明朝官员的尿性,把这事捣鼓半年肯定还是原来的老样子,自己的观念一辈子也别想推行下去。

然后,黄道周听了朱常渊这句话,好像受了什么了不得的羞辱一样,说道:“陛下如此说,我等臣子皆是无用之臣子了?哼,臣以为,孔孟之道才是治国之大道,其他诸如墨家、法家、纵横家,皆是****,天下所治,首治人心,人心若是不稳,无论你如何折腾,最终还是会走前明老路!”

朱常渊听了差点一口老血喷出。

当皇帝这么久了,还真的没碰到过这么大胆的人,脾气竟然这么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