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部分 (第1/4页)

既然接到命令,夹马绝尘而去。

阿瓦,不是之前的那个族长,而是整个东吁王朝的首都。

朱常渊将郭城和使者派出去以后,就开始整顿军务,视察八莫所有的民情!

本来,侵入别的国家建立政权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就算是成功的夺取,也会遇到源源不断的反抗。

可是朱常渊倒好,将所有的地主无差别打死以后,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收取赋税,然后竟然赢得了当地人的人心,整个缅北治下竟然一派祥和。

不少人的家中都立着朱常渊的塑像,每日参拜。

归根结底,还是朱常渊给他们带来了好处的原因。

朱常渊心中一叹,暗道:感谢毛爷爷啊,您老人家的理论果然是万古不变的真理。

他隆王接到了朱常渊写的国书后,只看了一眼,就气得将国书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大声叫喊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朕和朱常渊不共戴天!”

丞相恭恭敬敬的走到他隆王面前,拱手问道:“陛下为何生气?”

“为何生气?”他隆王的肺都要气炸了,将国书又拿起来送到丞相面前,说道:“你看看,他这是在逼朕去死。”

丞相拿起国书看了看,脸色阴沉了起来。

国书写的很嚣张,名字就八个字:大明帝国最后通牒!

不看内容,但看这八个字就能把人气死。

看了内容以后,丞相觉得国君没被气死真是肚量大啊。

这是特么的什么国书,直接提出了三条命令:第一,撤军,将派往大明国云南境的军队悉数撤回,并赔偿大明帝国白银三百万两,作为民众之损失。

第二条:命,东吁皇帝他隆王,去东吁国号,去皇帝号,日后只能自称缅南王,须得岁岁朝贡,方可保得平安。

第三条:命,缅南之地,所有人从今开始学习汉语,书写汉字,尊大汉礼仪。所有民众不得再学习其他任何民族文化。

保证完成以上三点,朕既往不咎,保其王位,可守其土。并于接到国书十日内复函到八莫大明皇帝手中,否则,朕将尽起缅北之兵,旬月之内覆灭东吁。

“这,这!欺人太甚!”

丞相学着他隆王的口气骂了一句,然后感觉到压力前所未有的巨大。

因为之前接到了大明陈师十万于安南边境,并且得到了他们要攻击安南的事实,这才怂恿他隆王派兵骚扰一下大明的边郡,好恶心一下朱常渊,顺便报一下缅北之地被大明霸占的恶仇,可是没想到弄巧成拙,惹怒了大明的天子。

第51章水淹一国

“丞相,出兵的主意是你出的,你说说现在咱们该怎么办吧?”皇帝毫不客气的向丞相发难。

丞相苦着脸,可是也不能自己抽自己耳光,只得顺着之前自己的主张继续说道:“陛下,臣以为这国书的目的不是为了最后通牒。”

“哦?”他隆王看着丞相,眼中有怒火燃烧。

“威胁!”丞相说道:“大明再怎么强大也是以前的事情了,现在朱常渊刚刚建国不久,能够发动对安南之侵略战争已经是极限了,不可能同时再对我方威胁。”

“再者,安南看似弱小,打败容易可征服困难,大明十万大军想要进入安南境内是个天大的笑话,依微臣来看,没有六十万甚至一百万军队,无法攻克。而大明朝现在拿不出那么多军队!”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他有百万雄师,也不可能兵分两路同时进攻安南和咱们东吁。陛下可以想象,朱常渊若是有能力的话,早在去年就一鼓作气从北方打过来和咱们兵戎相见,而不是龟缩在八莫搞什么土地革新了!”

丞相一番话说下来,差点连自己都被自己说动。

他隆王听了,微微深思,不得不说丞相说的还是挺有道理。

“还有,咱们东吁虽然是小国,可辐员千里,亦有数百万众,数十万大军。彼可攻吾可守,为何要任人宰割?”

丞相的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他隆王。

是啊,你朱常渊有本事就来,在我国家地盘之内,老子手中有几十万大军,你来打我就守,凭什么你吹牛逼说旬月之内就能覆灭我国?

“好一个彼可攻吾可守,就按照丞相的意思去办,回复朱常渊,有本事真刀真枪来干,别躲在城里做王八。光说不练!”

他隆王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底气,是因为他自己都不相信朱常渊会在攻打安南的时候再分出兵力来对抗自己的几十万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